晋商银行|顺丰保价不理赔,快递巨头陷入危机


晋商银行|顺丰保价不理赔,快递巨头陷入危机
文章图片
晋商银行|顺丰保价不理赔,快递巨头陷入危机
顺丰又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
近期 , 顺丰更新了最新版本的赔付协议 , 其中有关保价说明的更改再度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 在最新更改的协议中 , 针对无法100%验证、已拆封原包装的电子产品、音箱 、音响等 , 无论其是否已被保价 , 顺丰公司均不承担理赔责任 。
这项协议意味着 , 以后在顺丰邮寄二手的手机、摄影器材或其它电子产品等 , 即使已经花了额外的费用进行保价 , 顺丰都不会对快递的有关损坏进行赔付 。
按以往经验 , 当快递丢失或损毁时 , 企业往往用《邮政法》第47条赔偿规则对消费者予以赔偿 , 即未保价物品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 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 。
但从法律上来看 , 委托快递企业邮寄物品其实并不能适用《邮政法》的相关规定 , 它们更适用《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不论保价与否 , 快递企业均有义务把消费者交寄的物品安全、及时运达目的地 , 否则将要承担全部实际损害的赔偿责任 。
从这个角度出发 , 包括顺丰以及通达系在内的快运公司均存在使用霸王格式条款的嫌疑 。
而《根据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 , 企业与用户之间未对赔偿事项进行约定的 , 对于购买保价的快件(邮件) , 应当按照保价金额赔偿;在《快递暂行条例》第27条中 , 也规定了对保价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 , 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 。
顺丰此次更新的保价格式协议 , 实则是在公然规避自身本应承担的流程完善和事后赔偿责任 , 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虽然保价快递丢失或损坏对顺丰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 但把这方面的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 对顺丰这样的快递龙头来说显然不是最可行的解决方式 , 从实际效益来说 , 顺丰更好的做法是去联合整个快递行业 , 推动保险公司开发关于快递损失赔偿责任的险种 , 毕竟积极投保远比推卸责任更能赢得用户的口碑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并不是顺丰引发的首次争议 。
不久前 , 顺丰刚因收取一元的签收费用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 在被浙江消保委问责后 , 这位快递巨头被迫选择了取消相应规则 。
而在2019年 , 顺丰的丰巢快递柜也因涉嫌“诱导消费”被市场抨击 。
种种迹象表明 , 顺丰正在从每一分钱入手 , 能省则省 , 能赚则赚 。 所以贴上”抠“字标签背后 , 顺丰到底怎么了?
根据最新公布的中期财报 , 今年上半年 , 顺丰营收约884亿 , 但归母净利润只有7.6亿元 , 同比大幅下滑79.8% , 除去处置物流地产带来的收入 , 顺丰上半年实际净亏损3.4亿 。
这是顺丰自上市以来出现的第一次亏损 , 有专家分析 , 抛开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和过度投入不谈 , 造成顺丰此次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还在于顺丰的战略调整 。
一直以来 , 顺丰以高时效和高质量服务赢得了市场的口碑 , 也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快递行业杀出一条血路 , 不过借助2020年疫情 , 顺丰加快了“经济件”的发展速度 , 从通达系的盘中分了不少的蛋糕 。 在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中 , 顺丰经济快递业务的不含税营收达到148.90亿元 , 同比增长了69.16% 。
表面看 , 顺丰凭借“经济件”拉高了营收 ,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财报中表现得那样乐观 。
一方面 , 顺丰的“经济件”其实并不经济 , 对比23元的次日达特快件、通达系几元起步的三日达标快件 , 标价18还晚一天的顺丰“经济件”显得不那么划算 。
另一方面 ,通达系被诟病的慢时效已经成为过去 , 甚至连中国邮政也在加快送达时间 , 提高快递配送速度成了整个行业共识 , 在这种情况下 , 曾经以配送速度领跑的顺丰优势不再那么显著 。
除了不太明朗的主体业务 , 顺丰的转型升级之路也陷入了困境 。
投资近38亿元的鄂州机场顺丰航空公司基地仍在建设之中 , 顺丰又定增220亿元进行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 ,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 , 意味着顺丰必须得到资本的坚定支持 , 但就目前断断续续下跌的市值来看 , 资本可能等不了多久 。
此外 , 为了配合2020年提出的“四网融通”概念 , 顺丰将现有的大网、丰网、快运和仓网四个配送模块联系在了一起 。 这项工作极其考验顺丰的经营能力 , 融合得好 , 顺丰将迎来生产关系的重大革命 , 最大程度释放现有物流产能;融合不好 , 顺丰则易陷入管理混乱、效率难保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