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旅榜|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骊山烽火台( 二 )


每日文旅榜|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骊山烽火台
文章图片
周幽王听到这个建议 , 便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 , 下令点燃烽火 , 结果引来了前来救援的各路诸侯 , 由于赶路大家都很慌 , 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 , 果然哈哈大笑 。 周幽王非常高兴 , 因此多次点燃烽火 。 后来诸侯们不再信用 , 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 到了后来 , 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 , 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 , 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 。 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 , 俘虏褒姒 , 西周彻底灭亡 。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烽火戏诸侯中 ,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 这就是周幽王的第一个王后申后 , 申后生下而儿子姬宜臼被立为太子 。 直到褒姒入宫后 , 生下了伯服 。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 , 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 , 周幽王原立她为王后 , 故称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所生 , 即周平王) , 而立褒姒为王后 , 伯服为太子 。 由于申后的父亲就是申国的申侯 , 由于非常恼怒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外孙宜臼之事 , 于是联合鄫国(今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 击败西周禁卫军宗周六师 , 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 , 褒姒被犬戎掳走 。 在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 , 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故事有所偏差 。 清华简记载 , 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 , 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 , 西周因而灭亡 。 清华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由此可见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即使在《史记》上记载也未必真实 。
每日文旅榜|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骊山烽火台
文章图片
不过烽火戏诸侯之后的事情 , 大家都很清楚 , 那就是东周初年著名的二王并立 , 并由此产生一个成语:“讳莫如深” 。 当初周幽王死后 , 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 , 是为周平王 , 同时由于周平王负有弑君杀父的恶名 , 不被诸侯认同 , 不少诸侯不朝见平王 , 而在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姬余为王 , 称携王(或周携王) , 他本人是周幽王的弟弟 , 也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
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 , 东土无战事 , 各族和平发展 , 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 。 公元前750年(即周携王二十一年) , 晋文侯为排除拓疆障碍 , 趁周携王姬望巡视北地虢族时 , 以姬望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 , 进而派兵攻打莫国都城 , 鄚阳城由此毁于战火 。
袭杀周携王 , 迎立周平王 , 确立天子正统 , 晋文侯由此获得拥立周平王的投名状 , “晋人焉始启于京师” 。 周平王得知晋文侯袭杀周携王 , 欢喜不已 , 立刻挥笔写下《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功绩 。 周平王在册命的结尾处肉麻的写道:“族父义和啊!您能够光耀您英明的祖先唐叔……继承和发扬文王和武王的美德 。 您很伟大 , 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您保卫了我 。 像您这样的前辈是值得敬重的 , 我很赞美!”(《尚书·周书·文侯之命》)同时为了彻底抹去周携王的存在 , 周平王极力掩盖历史真相 , 正统史书不记周携王史事 , 世人对周携王莫国之事讳“莫”如深 。
“讳莫如深”这个成语就与周携王的莫国有关 。 且莫字字义也从周携王的莫国开始发生了转变 。 由于这件事非常重大 , 周人史官绝口不提;向来重视史事记述的鲁国史官也绝口不提;讲究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孔子 , 作《春秋》也绝口不提 。 显然 , 周平王对这丑事或曾下过封口令 , 销毁一切历史证据 。 又或者 , 表面讲究仁义道德的中原华夏各国自感理亏 , 自动封口 。 只有僻处南蛮的荆楚史官 , 后期三家分晋而崛起的魏国史官 , 才分别在楚简《系年》及魏史《竹书纪年》中提及 。 因为东周各国对莫国周携王之事避讳而不谈 , 因而就有“讳莫如深”的说法 。 后来《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何也?讳莫如深 , 深则隐 。 苟有所见 , 莫如深也 。 "从此 , “讳莫如深”就被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 , 讳而不言 , 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