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世界最高木塔“病”得厉害,修缮方案为何“难产”近30年?


木塔|世界最高木塔“病”得厉害,修缮方案为何“难产”近30年?
本文图片
从外观看 , 应县木塔二层西面屋檐明显下沉 , 柱子向内倾斜 。 徐伟摄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 不见此塔 , 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 ”让建筑大师梁思成叫绝的国宝 , 就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木塔 。
它巍然耸立在晋北广袤的大地上 , 有20多层楼高 , 平面八角形 , 明五暗四共九层 , 外观五层六檐 , 底层重檐出挑深远 。 全塔有50余种斗拱装点 , 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 每一明层中心供奉佛像 。 登塔观览 , 桑干似带 , 恒岳如屏 。
近千年来 , 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 , 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 已扭曲变形 。 20世纪90年代初 , 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 , 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
业内专家认为 , 木塔修缮必须持科学慎重态度 , 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 相关部门应勇于担当 , 形成集中破题的强大合力 。
世界最高木塔“病”得很厉害
“玲珑峻碧倚苍穹 , 海内浮图第一工”“如峰拔地耸霄雄 , 万木桓桓镇梵宫”……这些赞美应县木塔的诗句 , 讴歌了我国古代匠人们的伟大创造 。
应县木塔 , 又称佛宫寺释迦塔 , 建于1056年 , 塔高67.31米 , 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它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
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伊东忠太 , 曾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 , 这样对比应县木塔与日本的木塔:斗拱之制变化之多源自意匠之丰富 , 这与日本那种千篇一律、每一层都使用相同斗拱的手法相比 , 孰优孰劣自不待论 。
木塔还有佛像、壁画彩绘、匾额楹联、碑刻等众多附属文物 。 20世纪后半叶 , 塔内还发现了佛经、《采药图》等许多珍贵的辽代文物 。
然而 , 这座建于辽代的千年奇塔却“生病”了 。
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损伤、战火破坏 , 木塔塔体已扭曲变形 。 尤其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木塔二到五层的夹泥墙被人为拆除 , 对木塔结构产生了严重影响 。
采访人员在《梁思成全集》里看到 , 1933年 , 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莫宗江等人 , 第一次调查测绘应县木塔时 , 认为“这塔的现状尚不坏 , 虽略有朽裂处” 。 当时 , 应县有关人士想修塔 , 梁思成还热心地准备加入 。
然而 , 木塔很快在没有梁思成等人参与的情况下被“修”了 。
本来 , 塔身上部四个明层 , 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的当中一间安装格扇门外 , 其余都是内含斜撑子的夹泥墙 。 这次维修后 , 夹泥墙统统被拆改为格扇门 。
原来 , 当地主张修塔的人士认为 , 玲珑宝塔不玲珑 , 破坏了风水 。 因此 , 将夹泥墙改成了轻巧透风的格扇门 。
梁思成痛惜再三 , 称其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 他认为“这种灰泥墙壁 , 可避风雨 , 斜戗对于构架尤能增强其坚固 。 最近应县士绅 , 擅将墙壁拆除 , 代以格子门 , 不惟毁坏了可贵的古壁画 , 改变了古建筑的原形 , 而且对于塔的保固方面 , 尤有莫大的影响 。 在最近的将来 , 必须恢复原状 , 否则适足以促短塔的寿命而已” 。
十余年后 , 木塔表现出的“病态” , 证实了梁思成当年的忧虑 。 1950年 , 时任清华大学营建系副教授的莫宗江 , 参加雁北文物勘查团再次探访木塔时 , 发现它已扭转、倾斜 , 部分构件脱榫、劈裂 。
采访人员查阅莫宗江所著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 , 他在书中痛惜:“自夹泥墙被拆除改成格扇门以来 , 仅仅经过十四五年 , 塔身已可以看出歪向东北 。 在第二层内的各柱向东北倾斜最甚 , 上部的重心已经离开了正中 , 各柱头的榫口大多已经松脱 , 或已因倾斜扭转而劈裂 , 如果听任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 将更难修理 , 甚至可能突然坍毁 。 ”
“拆掉夹泥墙后 , 木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都变小 , 因此在风荷载和震动荷载等作用下 , 比以前的变形量增大了 。 ”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铁英说 。
2004年 , 山西省文物局在《关于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情况的报告》中 , 提到木塔“病情”:塔体已扭曲变形 , 荷载失衡 , 出现严重的倾斜压缩 , 塔身整体向东北倾斜65厘米 , 塔身累计压缩88厘米 , 二层外槽西面北角柱相对下沉值达20厘米 , 西南面南平柱柱身向东北方向倾斜达50厘米等 , 塔身下部承重部位多处出现构件劈裂、梁枋折断、结构走闪错位等险情 。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 , 受原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委托 , 原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木塔进行了残损状况专项勘测 , 仅测绘就持续了6个月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他们下了苦功夫 , 对危险、隐蔽之处的残损构件也进行了测绘 , 发现劈裂、折断、缺损等残损点300余处 。
“木塔确实‘生病’了 , 病得还很厉害 。 ”这位文物工作者说 。
局部加固与防护工作宜早不宜晚
2007年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 。 经过十余年监测 , 该研究院发现 , 近年来二层明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 , 倾斜持续稳定增加 , 但倾斜变形过程未出现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