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龙头频扩产能 东旭光电等上游材料厂商将受益

进入2020年以来 , 显示产业迎多重利好 , 国内面板厂商抓住机遇频扩产能 ,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 话语权和议价权也逐渐增强 , 带动显示产业链整体加速发展 。 然而 , 部分技术被“卡脖子”仍使显示产业发展潜藏危机 , 关键设备和上游显示材料国产化是突破危机的关键 。
中国面板厂商跑马圈地 百亿规模并购频扩产能
2020年 , 在全球液晶面板生产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的大背景下 , 京东方A(000725 , SZ)、TCL科技(000100.SZ)两大面板巨头的百亿规模并购 , 或将对中国乃至全球面板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9月23日晚 , 京东方A公告称 , 拟以超121亿元收购中电熊猫液晶面板项目股权 , 这成为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史上最大并购案 。
家电分析师刘步尘表示 , 从整个行业格局看 , 近两年 , 国内面板行业的整合速度不断加快 , 在这笔史上最大的面板并购案落定后 , 预计很难再有同等规模量级的并购资源出现 , 此次并购堪称国内面板行业整合的标志性事件 。
根据国海证券测算数据 , 收购完成后 , 京东方LCD面板年产能将提升1260万平方米/年 , 按照90%切割效率和全部切TV算 , 全球TV-LCD总产能约为1.9亿~2亿平方米/年 , 收购完成后 , TV面板份额将提升约6% 。
无独有偶 , 8月底 , TCL科技也曾发布公告称 , 子公司TCL华星以10.8亿美元(约76.2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 。 TCL科技表示 , TCL华星收购苏州三星项目 , 是在行业格局的整合阶段 , 通过外延方式实现高规模的成长 。
数据显示 , 2018年京东方超过韩国LG成为全球显示屏幕出货最大厂商后 , 一直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 而TCL华星也于2020上半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视屏幕生产商 。 全球两大厂商时隔不到两个月内的大额收购 , 代表了显示产业的新风向 。
中国显示产业迎多重利好 议价权逐渐增强
LCD(液晶显示)产业兴于美国、盛于日本 , 后陆续在韩国、中国“开花结果” 。 随着2020年初韩国LG和三星相继宣布将退出LCD面板生产 , 全球面板生产重心加速向中国转移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近日表示 , 2020年 , 中国大陆地区TFT-LCD面板出货面积将占全球的53% , 到2023年更是将会占据全球66%的份额 。
另外 , 进入2020年下半年 , 此前一直处于下行周期的显示产业迎来周期性拐点 , 面板出货已经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RUNTO)数据 , 进入7月 , 全球中大尺寸面板出货同比大幅增长超过20% , 几乎达到近年新高 。
有分析人士认为 , 全球两大面板厂商纷纷斥巨资收购 , 跑马圈地 , 正是看好显示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号 。 这无疑将加快扩大国内厂商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 , 进一步巩固京东方和TCL华星全球面板双雄的行业地位 , 也将加速全球面板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进度 。
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全球LCD面板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国 , 国内面板企业在成为本次涨价潮中的最大受益者的同时 , 话语权和议价权也逐渐增强 。 洛图科技认为 , 此轮报价上调除供需因素之外 , 大陆面板厂商对下游终端品牌的议价能力提升亦有贡献 , 日后这种格局仍将不断强化 。
中国显示产业由“大”到“强” 显示材料是关键
业内人士认为 , 全球面板生产重心转移至中国 , 除中国面板制造商直接受益外 , 拉动的是中国整个显示产业的发展 。
但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指出 , 我国显示产业虽然规模已经很大 , 但是并没有很强 , “强”体现在经济效益上 。 上游材料的本地化或者国产化也是提高效益很重要的一环 。 当前我国上游材料和装备发展当中的“不平衡”问题相对突出 , 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 尚未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