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文章图片
孙家栋|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文章图片
孙家栋|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最近 , 电视剧《功勋》热映 , 从开播到现在关注度和热度一直在飙升 。 该电视剧以功勋人物为原型 , 用不同的叙事风格 , 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
其中 ,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于10月12日正式上线 , 这一单元聚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 讲述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从一张白纸做起 , 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 , 最终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故事 。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 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 从1970年到2021年 , 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正在不停地变为现实 。 直到现在 , 中国航天事业仍在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 , 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 , 并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图源丨环球人物
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 , 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发展史 。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 , 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 , 一个个庞大工程的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 。
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 , 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 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 自当年钱学森慧眼识珠 , 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之后 , 他的名字就和中国航天血肉相连 。
01孙家栋:“钱学森 , 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一提到“钱学森”这个名字 , 孙家栋现在还是掷地有声地说道:“恩师!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图源丨环球人物
孙家栋在苏联学习了6年多 , 1958年一回国 , 就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 , 院长正是钱学森 。 部里设了一个总体组 , 负责对接和贯彻总设计师的意图 , 孙家栋当组长 。 那时国内还不兴总设计师之名 , 但人人都明白 , 钱学森就是总设计师 。
孙家栋跟着钱学森做了近10年导弹 。 1967年7月29日 , 一位国防科工委的同志告诉他 , 钱学森已向聂荣臻推荐他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 那一年 , 他才38岁 。
“那时候 , 在美苏的包围下 , 我们必须要有大国重器 , 必须要有人造卫星 。 第一颗上天后 , 第二步就得解决实在的、急用的问题 。 所以就做遥感卫星 , 得拍照、得传回、得把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 连同附近海域 , 都拍得清清楚楚 。 ”
但这颗遥感卫星发射失败了 。 1974年11月5日 , 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后20秒爆炸 。 孙家栋待在发射场坪的地下室里 , 不用看测控数据 , 已经明显感觉到火箭爆炸的余震 。 “我跑出地下室 , 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 , 整个脑子一片空白 , 痛哭起来 。 ”
11月的沙漠很冷 , 整整三天三夜 , 孙家栋和同事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 , 一寸一寸地找火箭的残骸 , 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 , 查找事故原因 。
最后 , 他们真的找到了 。 那是一小段导线 , 属于火箭控制系统的 , 表皮完好 , 可里面的铜丝有裂痕 , 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 。 “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 ,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 , 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 。 “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 ,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 ”一年后 , 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
1999年 ,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 , 国家为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功勋奖章 。 孙家栋和恩师钱学森一同授勋 , 但在他心中 , “我始终是老同志的尾巴 , 是他们的学生” 。
2009年 , 在孙家栋80岁生日时 , 钱学森专门致信祝贺 。 钱学森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 , 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 , 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共和国不会忘记 , 人民不会忘记 。 ”
02统领每项工程与系统 , 被人尊称为“大总师”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 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 ,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 , 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 。 回顾几十年的工作 , 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 。 他经常说 , 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 , 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