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北极科考队总领队位梦华:极地归来,“80后”的科普梦
面前的位梦华虽已头发花白 , 但精神矍铄、声若洪钟 。 那些在极地的惊险往事 , 由他道来 , 却是云淡风轻 , 语气沉稳平静 。
1991年到2015年间 , 位梦华多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考察 , 曾率领中国第一支北极科考队到达北极 , 并首次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北极点的确认 , 为中国探索北极开辟了道路 。
近日 ,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位梦华科普文学工作室” , 在工作室揭牌仪式现场 , 采访人员见到了位梦华 ,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 , 凭着一颗“80后”的童心 , 潜心于少年儿童科普小说的创作 。 位梦华说 , 他希望以此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 把自己与极地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听 。
结缘极地 屡经生死考验
1981年 , 还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的位梦华前往美国 , 成为北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访问学者 。 一年后 , 位梦华受邀随美国考察队进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 白茫茫一片的南极给他带来了极强的震撼——冰层之下蕴藏着生命 , 但同时 , 冰层下也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
南极之行让位梦华进一步认识到了极地科考的重要 , 他也意识到 , 欧美许多国家对南北极的战略性探索早已悄然展开 , 而中国绝不应该缺席 。
北极 , 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极地 , 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 那时的北极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 回国后 , 在中国已向南极派遣了科考队的背景下 , 位梦华将目标投向北极 , 他积极上书建言 , 呼吁开展北极科考 。
“地球有两极 , 我们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那时我就想 , 我们要到北极去 , 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 ”位梦华说 。
1995年 , 中国科学协会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成立 , 位梦华担任领队 , 一行7人正式向北极进发 。
相较于南极 , 冰盖覆盖下的北极藏着更多风险 。 北极极端恶劣的环境和气候下 , 冰盖上冰缝众多 , 一脚踏错就有坠入千米冰渊的风险 , 险情不断 , 给队伍行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出发前 , 每位队员都写好家书 , 面对陌生而危机四伏的北极 , 每名队员都做了最坏的打算 。
历经13天的长途跋涉 , 1995年5月6日 , 科考队终于成功到达北极点 , 首次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北极点的确认 , 北极留下了中国科考队员的热血、汗水与泪水 。
“我们是后来者 , 但绝不是落后者 。 ”20多年间 , 位梦华先后多次进入北极进行科考工作 , 身处极地的一个个画面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里 。 他也由此萌生了进行文学创作的念头 。
科普创作 重拾儿时梦想
“人类必须要面对未来 , 科学技术会推动人类未来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 而在将来 , 人类仍旧要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生存问题 。 ”拥有十余次极地探索的经验、童年时便有个作家梦的位梦华 , 正孜孜不倦地进行科普书籍的创作 。 儿童文学作家 , 是他如今的另一个身份 。
迄今为止 , 位梦华已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 出版作品过百部 。 他爱孩子 , 这位饱含童心的“80后”科学家 , 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笔 , 将极地探索精神传递给孩子们 , 让他们保持对未知事物、未知领域的好奇 。
“科学技术是在两个层面上同时向前推进的 , 首先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 , 他们是专业队伍 。 但是 , 科学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而是从民众中培养出来的 。 民众的科学素养越高 , 科学家也就越多 , 科学发展也就越快 。 ”位梦华说 。 “科学普及是在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 , 要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 。 ”他说 。
在2011年出版的科幻三部曲《巨怪追踪》中 , 位梦华曾这样写道:“人类必须树立起一种大平等观、大分享观 。 即不仅人与人、国与国都是平等的 , 而且人类与其他生物也是平等的 , 共同分享地球的空间 , 共同利用地球的资源 。 ”
- 公司|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开盘涨0.33%
- 零本数码德国工业领域的巨无霸,在中国“扎根”147亿,一年净赚327亿
- 经济|洪灏: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中国避免西方衰退陷阱的关键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有望替代塑料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 我国桥梁建设首次采用5G+装配方式
- 从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龄”
- 暴走通信 2021年网内新增5G手机2亿部,中国移动:大手笔投入
- 科技圈 搭建全新 SIM 卡开放生态,中国移动产品创新开放合作论坛
- 暴走通信 移动云迎来大爆发,中国移动钱岭:“云改”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