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趣谈古今|中国史上战争(11)晋楚城濮之战( 二 )


楚军战略行动周襄王二十年 , 公元前632年三月 , 楚成王既已决定撤兵回申(楚邑 , 今河南省南阳县) , 乃令子玉撤去宋围 , 率师回国 。 又恐子玉性刚 , 因诰诫子玉说:“无从晋师 , 《军志》曰 , ‘允当则归’;又曰 , 知难而退;又曰 , 有德不可敌 , 此三志者 , 晋之谓矣 。 ”一面又令申叔撤去齐邑谷城之戍 , 将谷城归还齐国 。 楚成王随即率其部队回到申邑 。 楚成王虽回申 , 但令尹子玉并未撤去宋围 。 彼又闻晋人已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 , 乃派斗越椒(字伯芬)回申 , 向楚王请求增军 , 并许其与晋军作战 。 楚成王当时匆促回申 , 原来为顾虑秦军东出武阙以攻其后但回国后 , 觉得后方安谧无事 , 乃以东广西广之部队增援子玉之军 。
谋略战斗晋文公既用先轸之谋 , 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 。 楚子玉亦已得楚成王之增兵 , 且亦再无避战之命令 。 于是楚子玉派宛春为使告于晋君曰:“请复卫侯而封曹伯 , 则楚亦释宋之围 。 ”子玉之意 , 若晋许其请 , 则楚可树恩于三国;若不许其请 , 则三国将怨晋而助楚 , 诚为举三得之谋 。 晋先轸亦已深悉其用意 , 乃提出一更高之对策 。 先轸曰:“楚一言而定三国 , 我一言而亡之 , 不许楚言 , 是弃宋也;救而弃之 , 谓诸侯何?楚有三施 , 我有三怨;怨仇已多 , 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贰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 ”晋文公大悦 , 即采纳其议 , 拘宛春于卫 , 而私许曹卫复国;曹卫因之告绝于楚 。 子玉既愤宛春之被拘 , 复怒曹卫之告绝 , 于是决然背弃楚王“无从晋师”之命 , 而向曹国境内之晋军进兵 。
老梁趣谈古今|中国史上战争(11)晋楚城濮之战
文章图片
两军准备楚军既自宋都向曹境北进 , 以求与晋军决战 , 晋文公乃令晋军向后撤退三舍(一舍三十里)盖以报过去晋文流亡过楚时楚成王之厚遇与撤退三舍之诺言 。
晋军退至城濮(今山东濮县临濮集)而止;楚军则紧紧追随不舍 , 进逼晋军 。 四月四日丁卯 , 楚军进至城濮之南 , 面对晋军背而舍 , 即依托丘陵为营 , 居高临下而阵也 。
四月五日戊辰 , 晋楚两军对峙于城濮 。 是日楚子玉使斗勃至晋军请战:“请与君之士戏 , 君凭轼而观之 , 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 。 ”子玉请战之词 , 满含骄狂之气 。 晋文公却使栾枝作谦恭之对答 , 其词曰:寡君闻命矣 。 楚君之惠 , 未之敢忘 , 是以在此为大夫退 。 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 , 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 戒尔车乘 , 敬尔君事 , 诘朝相见!”
晋军兵力与部署晋国除其自有之上中下三军外 , 尚有秦穆公派遣小子率领来援之秦军 。 因当时秦晋关系甚为辑睦 。 晋文公于周襄王十七年秦伐楚之商密时 , 曾派兵相援 , 故此次晋军救宋 , 秦亦派兵来助也 。 齐昭公自参与敛盂之会盟后 , 亦遣其大夫国归父、崔天二人率领齐军来助 。 当楚子玉之军解宋围而北进时 , 宋成公以宋围已解 , 亦率兵来会 。 因之 , 城濮会战 , 晋国方面之总兵力 , 合晋秦齐宋之军约为八九万人 。
晋军之部署 , 以其上中下三军作成横阵排列 , 先轸之中军居中 , 狐毛之上军在右 , 栾枝之下军在左 , 秦齐宋三国之军 , 配列于晋三军之中 , 整列阵势于莘墟之北 。 全军之兵车甲士及驷马 , 皆披韅(背甲)靷(胸甲) , 鞅(腹甲) , 靽(后甲) , 装配齐全 。 晋文公登有莘之墟(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以观晋军 , 见军容壮盛 , 因此颇具有战胜之信心 。 遂令伐当地树木 , 曳于兵车之后 , 使尘土飞扬 , 以迷误楚军 。
晋军之作战 , 是以右军伪作后退 , 引诱楚军深入 , 而以中军左军夹击之 。
楚军兵力与部署楚军之部署亦列成横阵 , 子玉以其中军及若敖之卒居中;斗宜申(子西)率息邑军及陈蔡之师居右;斗勃(子上)率申邑军及郑许之军居左 。 将东广西广部队分配于左右两军 。 总兵力约十一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