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客家小城五兄妹,阳光灿烂的日子


_本文原题:客家小城五兄妹 , 阳光灿烂的日子
父母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爱情滋养了我们兄妹五人 , 一家人相爱相爱、阳光灿烂的日子至今难忘 。
人们常说 , 婚姻好不好 , 看孩子的长相就清楚了 。 当年在家乡梅州五华小县城 , 钟家的“四朵金花”和那个阳光帅气的少年哥 , 特别招人喜欢 。 我排行老幺 , 有大哥罩着姐姐护着 , 还有个年龄相仿的三姐一起打闹 , 出门没人欺负 , 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 吃香喝辣 , 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 俨然一个“小地主婆” 。
南方都市报|客家小城五兄妹,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文插图
作者五兄妹与外婆、父母在1975年的合影
五十年代末出生的大哥年长我一轮 , 小时候对他又敬又爱还有点怕 。 大哥单眼皮小眼睛 , 平时言语不多 , 经常酷酷地把自己和妹妹们划清界限 , 除了爸爸 , 家里就属他说话算话 。 也难怪 , 父母工作忙 , 家里妹妹四个 , 谁碰到事 ,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 记得有一次 , 二姐和三姐去看电影 , 臭显摆 , 偷偷骑走家里那辆每天擦得锃亮的“凤凰”单车 , 半路上连人带车摔进沟里 。 旁人告诉了大哥 , 他风似的跑到出事点 , 一个人捞起落水的“三只凤凰” 。 喜欢任性撒娇的我 , 只要大哥在 , 立马变得懂事乖巧 。
后来大哥下山下乡当了知青 , 胆子大 , 见识广 , 我们特别喜欢听他说起茶饭事儿 。 大哥常说“饱食不饱爽”(爽 , 客家方言 , 浪费粮食的意思) 。 吃不饱饿肚子是什么感觉?就是前胸贴后背 , 百爪挠心啊!白天还好 , 晚上更难过了 。 大哥念念不忘当初离家时家里给的那一小罐红糖 , 冲一壶满满的红糖水下肚才勉强入睡 。 还听说 , 大哥为了一碗“酿豆腐”跟人打赌 , 把一头浓密的黑发剃光光 。 爸妈闻讯大怒 , 大哥却觉得非常值当——“饥肠辘辘谁还会顾及形象 , 况且头发短了可以再长 , 酿豆腐可不是想吃就能吃得上的 。 ”
后来看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 其中有段许三观用嘴巴炒菜让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咽声的情节 , 想起大哥当年同样的遭遇 , 好一阵心酸 , 还好 , 曾经的苦难都成了历史……
大姐比大哥小两岁 , 前后脚也到了另一个深山水库当知青 。 在那个劳动光荣的年代 , 一群少男少女和当地村民昼夜不停修建水库 , 大姐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 。 多亏爸爸及时接回县城 , 坚持中医针灸 , 大姐才得以康复 。
大姐心灵手巧 , 经常看着画报依样画葫芦 , 给我手工缝制花衣裳、条纹裤 , 织彩条毛线衣 , 在一群穿着灰不溜秋的同龄人中间 , 这身打扮格外亮眼 。 有一次 , 大姐说她学会剪头发了 , 一向佩服大姐的我毫不犹豫递过剪刀 。 “咔嚓”几下 , 青丝落地 , 前额变成了一把“秃刷子” 。 看着镜子里的丑八怪 , 我瞬间大哭 。 那时候家里穷 , 只有大人才上理发店理发 , 与其蓬乱着头发 , 还不如顺从了大姐 。 从此 , 齐刷刷的“锅盖头”便一直伴随我的少儿时代 。 很多年后 , 大姐看着照片还自诩达到国际水准 , 世界名模的发型也不过如此 。
大姐工作后 , 手头宽裕 , 经常买来《十月》《收获》《当代》《花城》等杂志 , 我也跟着看 , 看过张承志的《黑骏马》 , 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等 , 对故事内容似懂非懂 。 大姐还喜欢看电影 , 那时候县城看电影还是新鲜事 , 一部电影排期一年半载再正常不过 。 我记得当时《刘三姐》看了十几二十遍 , 电影台词都能倒背如流;后来港台电影进来 , 场场必到 。 至今难忘陈思思版的《三笑》俏“秋香” , 还有一部《红蝙蝠公寓》 , 其惊悚场面一度让少不经事的我整夜不敢合眼 。 现在回想起来 , 自己后来喜欢文学、电影 , 与当年这位“女文青”的启蒙分不开 。
二姐性格内向温柔 。 她七岁那年 , 为了照顾年幼的我 , 推迟一年上学 。 每次提及这事 , 父母总是一脸的心疼和歉疚 。 刚开始 , 稚气未脱的二姐也会趁我睡着溜出去玩 , 常常因为我睡醒摔下床底或一身屎尿嚎啕大哭 , 遭到家人责备 。 二姐痛改前非 , 活儿越干越麻溜 , 曾经的“大花脸”妹妹变成了白白嫩嫩的“大白菜” , 粉扑扑圆嘟嘟 , 两只眼睛黑葡萄一样又黑又亮 。 姐姐们经常用“惊艳”来形容我当时的可爱 , 还打趣说 , 小妹的出生 , 从此开启了全家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