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旅者志|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微博旅者志|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文章图片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 , 如果说谁的军事水平最高 , 我想王翦怎么也排不到第一 , 但如果说谁最有政治智慧 , 谁最懂明哲保身 , 甚至说谁的功劳最大 , 王翦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榜首 。 王翦是历史上少有的做到了功盖当代、位极人臣却能善始善终、从容自如的武将 。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肯定是“攻打楚国时非得问秦王嬴政要六十万军队”的故事了 , 这个事情被后人衍生出了很多处世哲学 , 比如说自污哲学等 。
王翦为后世明智的名将立下了一个标杆——功名两全、利禄双收 ,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或许能够达到王翦的标准的武将只有唐朝的李靖和郭子仪等寥寥数人而已 。 在“功高盖主主必疑、位极人臣臣必妒”普遍政治逻辑铺垫下 , 人们对于王翦这一“非凡”成就十分好奇 , 也叹为观止 , 很多场合都会把王翦当作一种政治智慧的典范来加以比较和反思 。
微博旅者志|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文章图片
然而 , 我们也会在历史长河之中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 为什么明明有王翦珠玉在前 , 后世的名将却依然大多不得善终呢?他们难道连仿效王翦的意识和智慧都没有吗?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 有一种成功是不可轻易复制的 。
人往高处看 , 水往低处流 , 这是人性之中的常态 。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抬头仰望 , 都喜欢仿效那些比自己更成功的人 , 这并没有错 。 但是 , 我们仰望也罢、仿效也好 , 我们任何一种自我的提升与改变都要结合自身的状态和能力来进行 , 不能盲目、不能冲动 , 否则 , 类我者死 , 学我者生 , 很容易因为不得其要而得到一种更加负面、反面的效果 。
言归正传 , 那为什么王翦伐楚就非得问秦王要六十万军队呢?为什么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无理取闹的举动 , 历史上很多人都学不到精髓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 , 且听我一一道来 。
事情之始末
微博旅者志|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文章图片
雄才伟略的秦王嬴政在灭掉三晋、赶走燕王之后 , 那种感觉倍儿爽 , 根本就停不下来 。 于是 , 想挟百胜余威 , 一鼓作气地把荆楚也收入囊中 , 便找来于是找来身边的重臣王翦和李信商议 。
嬴政分别问两人:“寡人想攻打楚国 , 你们各自需要多少兵马能够完成任务?”这摆明就是公开的竞争上岗或者能力测评嘛!李信当时还属于满腔激情的热血青年 , 特别想向老板证明自己 , 于是便抢答了:“这题不难 , 答案就是不大于20万!” 。 面无表情的王翦则斩钉截铁地说:“扯犊子 , 这起码得60万才行!”
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 ,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 ”始皇问王翦 , 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 ”——《史记》
嬴政一听 , 心里开始嘀咕了 。 这老王翦和小李信是咋了?这不简直就是抬杠吗?一个仅仅需要20万即可 , 一个非得需要60万才行 , 你们两的水平差距没到这种几何级数的地步吧?如果王翦的回答比较真实 , 那么说明李信太轻狂了;如果李信的要求是合理的 , 那么就说明王翦太胆小 。 嬴政沉默了一下 , 心中的小算盘上下一拨 , 最后决定拿出20万的兵力让李信去攻打楚国 。
微博旅者志|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文章图片
王翦一看事已至此 , 摆明就有点老板看不起自己的味道了 , 不知道自己那张老脸往哪放!赶紧地 , 对嬴政说自己最近吃嘛嘛不香 , 得回家调理调理一下身体 。 嬴政摆了摆手 , 去吧!
被委以重任的李信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 可得好好表现一下自己 。 秋风扫落叶、高山滚大石 , 李信带着20万如狼似虎的秦军刚开始简直就如入无人之境一样 , 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把李信和秦军的心甜得跟蜜糖一样 。 可惜 , 李信注定要成为秦末最大的背锅侠之一 , 就在秦军离楚国的首都越来越近的时候 , 李信突然回兵鄢、陈方向 , 楚国名将项燕率军尾随3天3夜之后 , 终于追上秦军 , 把秦军杀得大败而归 。 (这一段故事很复杂 , 责任不在李信 , 但需要另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