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东汉末年名士孔融 ,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 , 中国历史上 , 孔融一直是一个孝顺的典范 , 他四岁的时候 , 便懂得主动让好的梨子给长辈们吃 , 而孔融十三岁的时候 , 父亲孔宙去世 , 孔融悲痛过度 , 竟然需要人搀扶 , 才能够站立起来 , 为此州郡里面都称赞他的孝行 。
《后汉书》:“年十三 , 丧父 , 哀悴过毁 , 扶而后起 , 州里归其孝 。 ”这样出色的人物 , 为何老师却从来不说他长大之后如何了呢?其实是因为不好说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如果是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 又或者阅读过《三国演义》 , 心里面都清楚孔融的下场 , 那就是被曹操所杀害 。 长大后的孔融在朝中做官 , 因为不满曹操独揽朝政 , 曾经多次和他对着干 , 曹操儿子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姬 , 孔融便趁机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 , 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 来讽刺曹操的这种做法 , 这也导致曹操越来越厌恶孔融 , 因此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多项罪名将孔融处死 , 并且诛杀了其全家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以孝道著称的孔融 , 在长大后对于孝顺父母又有什么看法呢?据《后汉书·孔融传》载 , 孔融对祢衡说:“父之于子 , 当有何亲?论其本意 , 实为情欲发耳 。 子之于母 , 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 , 出则离矣 。 ”
孔融的意思是 , 父亲和儿子有什么情分可言呢?孩子只不过是夫妻情欲的一种附属品而已了 , 而母亲和孩子之间 , 又有什么关系吗 , 只不过是储物与容器之间的关系 , 当物品取出两人同样也就没有任何的纠葛了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孔融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石破惊天 , 能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不已 , 别说古代了 , 孔融的这种说法即便是现代人也接受不了 , 这还是过去那个因为父亲离世 , 而哭到昏厥不能自拔的孔融吗?其实孔融的这段言辞 , 本意并非如此 , 历史学界还专门将这段孔融讨论孝道的故事叫做“孔融非孝”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原来在东汉以及魏晋南北朝 , 做官主要还是以“举孝廉”为主 , 除了廉洁以外 , 自然就是要看儿女对父母是否孝顺了 , 然而很多做官心切的人 ,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父母的爱戴 , 却是流于形式 , 比如说专门给他们修筑华丽的房子 , 但是从来不住在一起 , 就连去看望也懒得看望一下 , 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 。 晋朝的葛洪曾经写下《抱朴子》来讽刺这种现象:“举秀才 , 不知书;察孝廉 , 父别居 。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对于这种现象 , 孔融同样是深痛恶绝 , 愤愤不平 , 他认为 , 这都是封建礼教过于强调僵化的“孝道” , 而并非真心实意想要对待父母所导致的一种不正之风 , 因此气愤之下 , 孔融才对祢衡说出了那样的一番话 。 孔融的本意 , 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孝道的非难和疑问 , 具有反封建礼法的积极意义 , 孔融非孝同时对魏晋玄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
文章图片
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 , 这番话却很难理解 , 以至于能歪曲误解孔融的意思 , 因此老师自然不会将长大后孔融的言行 , 放在课堂上来讨论了 。
【阿煜说历史|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因为不好说,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 , 我们一起来讨论 , 分享自己的观点 , 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