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中国古代 , 商周实行世袭制、世族世官制 , 社会等级是凝固的 , 诸侯世国 , 大夫世官 , 士之子恒为士 , 农子之恒为农;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 , 礼崩乐坏 , 出现了“士”阶层及家臣制度 。 汉初刘邦建汉大封诸侯 , 以后又灭异姓诸侯而封同姓王国 , 这些封国有如独立的小朝廷 。 同这种经济结构与政治体制相适应 , 汉代的取士任官制度是察举制 。
刘邦要求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 , 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 , 并亲自探视劝勉 , 安排车辆送这些人到相国府报到 , 同时报告他们的简历和表现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察举的诏令 。 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 ,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 这是每年必须向朝廷荐举定数人才的开始 。 孝廉意为孝子廉吏 , 原为二科 , 后合成一科 , 并成为察举的主要科目 。 这标志着察举制度的正式建立 。
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文章图片
诸侯、郡守等推荐给朝廷的人 , 由皇帝任官或提升他们的官职 , 没有淘汰 。 文帝、武帝时的贤良方正科考试 , 应试者也须首先被推荐 , 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只定高下 , 没有取舍 。 这等于由地方世族掌握任官权 , 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 , 不利于中央集权 。
推荐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 仅凭察访调查 , 更无有效的监督机制 , 必然导致腐败 , 尤其在武帝时 , 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 各地出现了田连阡陌的大族 。 他们掌握着察举制的推荐权 , 通过察举制 , 把持地方政权、步入朝廷 , 至东汉后期形成累世公卿的政治局面 。
魏文帝曹丕针对汉代察举的弊病 , 于黄初元年(220年)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 由专职官员“中正”负责考察工作 , 评价也量化为九等 , 这是考察方法的一大进步 。 但因世族垄断“中正”职务 , 而评价方法也无客观、科学的标准与方法 , 因此 , 不久便流弊丛生 。 入仕的条件主要是家世血缘是否高贵 。 九品中正制本想加强中央的权力 , 但在世家大族的把持下 , 反而变成了保证他们世袭权力的工具 , 形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享有特权的世族 。
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文章图片
隋朝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 , 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下诏各州每年推荐三人(制诸州岁贡三人) , 应考“秀才” 。 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 , 成为科举的开始 。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 宋朝则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科举制度 , 废除行卷公荐之法 , 建立弥封誊录制度 , 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 。 可以说, , 科举制度是中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和人才选拔制度 , 建立了一套文官选拨制度 , 而西方做到这一点还是在近代 。
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文章图片
【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之先河 , 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参政 , 加强了皇权 , 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
隋开科举 , 至唐五代以后 ,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不复存在 , 即使出身于官宦之家 , 也须与平民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 否则也难保其政治地位 , 平民百姓只要刻苦学习 , 通过考试 , 就可“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据统计 , 唐代宰相中 , 有半数以上是进士出身 , 唐敬宗以后各朝(825—936年)进士出身者在宰相中的比例更高 , 进士科已成为士子出身入仕的首要途径 。 明清以后 , 科举日重 , “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 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 , 非翰林不任 。 ”各省乡试由学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主持 , 会试则由礼部在京城举行全国统一考试 。 则以皇帝的名义举行 , 试题由皇帝圈定 , 评卷由皇帝委托大臣“读卷” , 一甲第一、二、三名 , 即状元、榜眼、探花 , 由皇帝钦定 , 金榜以皇帝名义发布 , 登进士第者成了“天子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