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元璋为什么长着张“鞋拔子脸”( 三 )
到了明中期之后 , 政治腐败 , 国势日衰 , 北虏南倭 , 交相来袭 。 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 愈加怀念“扫孽胡而握汉统”的太祖皇帝 , 民间流传的画像就更加奇特了——麻子更多 , 脸更长 。 在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 , 朱元璋形象的演变越来越夸张 。
所以 , 明朝200余年间 , 当朱元璋正形像被皇子皇孙奉于太庙 , 供天潢贵胄们顶礼膜拜之时 , 在民间乡里 , 父老乡亲们却一直认为那张长满大麻子的长脸 , 才是真正的朱元璋 。 在百姓看来 , 这张掺杂着逆袭故事、离奇传说的丑脸十分亲切;倒是那张毫无表情的圆脸 , 俨然一副统治民众的官僚面孔 , 很不得人心 。
正如《相术、符号与传播 ——对“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一文中写道:“朱元璋丑像的塑造 , 基础就是民间对恢弘开国历史的集体记忆 。 ”
朝野之间的充分互动
按道理说 , 民间流传的朱元璋丑像 , 应该被大明朝廷“毁尸灭迹” 。 有意思的是 , 朝野之间却互动了起来 , 官方逐渐认可了一脸麻子的朱元璋画像 。 由于相术之学风靡 , 朱氏皇子皇孙对祖先的“雄奇”异像 , 不但没有感到愤怒 , 反而引以为傲 。
对此一个最好的例证 , 是宫廷旧藏中的朱元璋肖像图 。 古代宫廷有专门机构收藏历代帝后图像 , 相当于一个图像数据库 。 明时 , 这些图像藏于内库 。 清军入关后 , 接收了这批画作 。 乾隆十四年(1748年) , 朝廷将它们重新装裱 , 移藏于紫禁城南薰殿内 。 据嘉庆翰林院编修胡敬所撰的《南薰殿图像考》 , 当时紫禁城所藏历代帝王肖像画中 , 朱元璋画像数量最多 , 总计13幅 。 这13幅中 , 端庄的圆脸俊像仅两张 , 分别作于朱元璋盛年与老年时期;怪异的长脸丑相 , 却达11幅之多 , 每一幅都大同小异 , “隆鼻如蒜 , 拱嘴如猪” 。 放眼中国肖像画史 , 现存帝王异形像也仅此一例 。
关于帝王画像 ,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北魏张彝编绘的《历帝图》 , 收帝王128位 , 上自伏羲 , 下至东晋恭帝 。 现存世最早的帝王肖像画 , 则是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 共描绘从两汉至隋代的13位帝王 。 不过在他们笔下 , 帝王形象大多流于模式化、概念化 , 几乎是清一色的不苟言笑、矜持肃穆 , 很少有喜怒溢于言表的生动神态 , 缺少鲜明的个性特征——帝王画自诞生起 , 就是专门用来给后代或大臣供奉、祭祀和瞻仰的 , 其社会功能远超艺术性 , 具有浓厚的教化色彩 。 而朱元璋异形像成为中国帝王肖像画史上的一抹异色 。
清时 , 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来到中国 , 将油画技艺与西洋风貌一并带到清宫 , 一板一眼的帝王肖像图变得灵动活泼起来 。 以文人雅士自居的乾隆皇帝 , 就十分热衷于让画师为自己创作肖像图 。 除了充分展露皇帝尊严的标准画像 , 还有穿戎装、汉服、西洋服饰时的不同装扮 , 读书、弹琴、打猎、看风景时的举止神态 , 他都命“首席画师”郎世宁记录在册 。
对于今日的观众来说 , 一幅幅帝王肖像画所展示的 , 有画匠的精湛技艺、皇室的肃穆威严 , 还有宫廷中的起居日常与生活情态 。
然而 , 拂去历史及民间的各种神化、附会 , 朱元璋的真实样貌究竟如何 , 仍是画史上的一大谜团 。 有人认为 , 从遗传的角度来看 , 朱棣及其后的明代皇帝肖像画都是圆脸 , 所以那张正形图更靠近朱元璋真实面貌 。 而那张 “鞋拔子脸” , 伴随着关于太祖皇帝的民间传说 , 遗闻轶事、小说戏曲 , 成就了朱元璋在民间复杂诡谲的帝王形象 。
孰真孰伪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 聪明的古代画匠 , 将朱元璋的贫贱与富贵两种状态 , 乞丐与皇帝两种身份 , 化为两张面容 , 留给后人 。 展厅里的两幅迥异画像 , 也让我们读懂了朱元璋一生的起落与功过 。
- 历史神秘事|而不像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
- 老黄说史|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帝每次给朱元璋扫墓
- 高地|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 文山说历史|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一定要“告老还乡”?大臣:我还想多活几年!
- 萌苗育儿|仅三十字,为什么吕不韦立刻服毒自尽?,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信
- 洞察军事|刘伯温看到桌上饭菜,扭头对徐达说:我们要死了,朱元璋宴请群臣
- 书童唠历史|朱元璋将这员猛将留给朱允炆,然而他却没受重用,为防止朱棣作乱
- 君笺雅侃红楼|只给她两套不穿的旧衣服?,《红楼梦》:贾母为什么不给刘姥姥钱
- 明代|河洛古国,华夏文明的先声
- 小胡子说历史|诸侯大骂:流氓!,大秦为什么不怕六国?这个“守将”自己能顶10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