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诸子百家中

先秦诸子百家 , 各先进思想层出不穷 , 为何唯独儒家传承下来 , 贯穿了中国历史中长达两千年的“中世纪”呢?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 , 笔者特地重读了《资治通鉴》 , 重点梳理了诸子百家衰落及儒家崛起的过程 。 在诸子百家发展的过程中 , 各学派逐渐分裂成支脉 , 这种现象尤以儒家及墨家最为明显 。
江山社|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诸子百家中
文章图片
《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孔子之死也 , 有子张之儒 , 有子思之儒 , 有颜氏之儒 , 有孟氏之儒 , 有漆雕氏之儒 , 有仲良氏之儒 , 有孙氏之儒 , 有乐正氏之儒……故孔、墨之后 , 儒分为八 , 墨离为三 , 取舍相反不同 , 而皆自谓真孔、墨 。 孔、墨不可复生 , 将谁使定世之学乎?”
身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 , 无疑处于儒、墨两大学派的对立面 。 法家门生无疑会收集儒家、墨家的内部信息 , 并在长久的分析中 , 对敌对的学派了若指掌 。 韩非子给出的观点可以说是相当客观了 , 足见儒家、墨家这类受到统治者欢迎的显学有极其复杂的派系结构 。
儒家在孔子过世之后 , 由其八个弟子组建了八大学派 , 其思想虽有分歧 , 却个个被冠以儒家正统的头衔 。
至于其它学派 , 在传承过程中没有出现惊世骇俗的开拓者 , 后人在发展学派的过程中提出的零散思想 , 被收录进原本的学派典籍中 。 例如 , 兵家的《孙子兵法》、杂家的《吕氏春秋》、纵横家的《鬼谷子》中 , 就收录有大量学派后继者提出的新思想 。
这种现象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并非坏事 , 反而促进了各思想蓬勃发展 。 有些学派专注于某一领域 , 在某个方面有所长 , 例如:农家、兵家等 。 一些学派 , 则将思想发展成辅佐君王治国的立国之基 , 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 不过 , 短暂的繁荣之后 , 百家争鸣的开放环境便迎来了灭顶之灾 。
江山社|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诸子百家中
文章图片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 , 靠着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战胜了六国诸侯 , 一统江山 。 实际上 , “六世之余烈”只是个空泛的概念 , 嬴政之所以能扫清六合 , 靠的还是商鞅及其背后的法家思想 。 大秦因何而强盛?以人头换爵位的军功制 , 动辄斩首弃市的严刑峻法 , 这些都是法家所倡导的思想 。
秦国统治者独尊法家 , 并将法家奉为唯一合法的学派 。 统治者的支持 , 使法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 成为当时唯一的显学 。 作为胜利者的法家子弟 , 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打压其他学派 , 对儒家、墨家这两大敌对学派的压迫更甚 。 儒、墨两家首当其冲 , 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先遭殃的学派 。
法家子弟给出的理由相当充分 , “儒以文乱法 , 侠以武犯禁” 。 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韩非首先将目标指向了组织纪律性极强的墨家 。 很多现代人将“侠以武犯禁”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理论归为一谈 , 其实 , 这种认知是非常狭隘的 。 墨家之侠 , 与世人所理解的“侠客”尚有区别 。
秦惠文王时期 , 墨家的第四代掌门巨子带着墨家子弟入驻秦国 , 为大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 墨家巨子的愿望 , 无非是让墨家思想在秦国落地开花 , 让兼爱、非攻的思想传扬开来 。 殊不知 , 秦国统治者看重的并不是墨家之思想 , 而是墨家子弟扎实的手艺 。 因此 , 墨家虽入驻秦国 , 但却只被安排在工匠阶层 , 成为秦国对外战争的武器 。
可悲的是 , 后来的墨家子弟为了在秦国落脚 , 不得不放弃了最基本的操守 , 不再向统治者倡议推行兼爱非攻的思想 , 而是向秦国提供新式武器装备 。 核心思想的崩塌 , 使无数墨者丧失了信仰 , 墨家亦失去了让墨者靠拢的向心力 。 至此 , 春秋战国时期最严密的组织结构——墨家土崩瓦解 , 逐渐消失于史册 。
诚然 , 法家的打压是墨家消失的重要因素 , 但亦不能排除失去了根本信仰的墨者、墨侠与学派离心离德 , 从学派中主动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