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吃货们又立功!网红辣条也要上市?一年营收50个亿( 二 )


2002年前后 , 经改进设备 , 卫龙辣条的生产量猛增;2003年 , 刘卫平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 , 开始以这个品牌为核心生产辣条等休闲食品;2005年 , 卫龙小面筋、大面筋相继面世 , 成为了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 如今的卫龙每天生产辣条约三四千万包 , 占全国辣条行业的10% 。 靠着低端食品的高端化线路 , 把一包五毛钱的辣条卖出了十几倍的价格和几十亿的销量 , 仅旗下的魔芋产品 , 年销售就达到了8306万 , 同比增长170.03% 。
不仅如此 , 卫龙辣条也“火”到了国外 , 成为继老干妈之后的又一中国调味“奢侈品” 。
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出售的卫龙辣条单价高达14美元 , 约合人民币90元左右;而在英国电商平台 , 单价还略高些 。

吃货|吃货们又立功!网红辣条也要上市?一年营收50个亿
文章图片
由于让卫龙辣条一跃成为与老干妈齐名的“民族之光” , 卫龙创始人刘卫平也有了男版“老干妈”的称呼 。 创业21年 , 按照如今卫龙的年营收计算 , 刘卫平的身价早已过亿 。
甩掉“垃圾食品”帽子
辣条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神秘的东方美食 , 尽管辣条的味道让众多消费者念念不忘 , 吃了还想吃 , 但其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却一直被诟病 。
自2005年央视相继曝光辣条生产的地下黑作坊起 , 关于“辣条的原料是卫生纸 , 用的是地沟油、尸油”的说法就络绎不绝 。 随着全国的一波整治风暴下 , 辣条厂商大量倒闭 , 剩下能盈利的企业不过10%左右 。
但就在整个行业陷入危机的时刻 , 卫龙却反其道而行之地开始了逆势扩张 。
2006年 , 卫龙驻马店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 随后卫龙进一步加大对工厂生产线的升级和改造 , 并建立了辣条标准和质检体系 , 不仅大幅提升了产能 , 更将卫龙品牌迅速在河南打响 。
2010年 , 在行业继续走低 , 在全国众多辣条厂商缩减成本、以求自保的状况下 , 卫龙再次铤而走险走上了另外一条“多品类重品牌”的自救道路 , 在丰富调味品品类的同时 , 更将辣条扩展到豆制品类、魔芋制品类、素食类、肉制品类五大类几十种产品 。
2014年 , 为了彻底洗清消费者对辣条以及卫龙“垃圾食品”的误解 , 卫龙投入大量资金 , 建立了全自动化的无菌生产车间 , 并特别邀请了专业团队以及网红进入车间实地考察 。 随着照片在微博上走红 , 卫龙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被彻底改变 。
再加上卫龙将原来的包装优化为铝箔、铝膜包装 , 产品品质瞬间“高大上”了起来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承认了卫龙干净、卫生、安全的食品质量 。
【吃货|吃货们又立功!网红辣条也要上市?一年营收50个亿】
吃货|吃货们又立功!网红辣条也要上市?一年营收50个亿
文章图片
随着辣条形象的好转和电商平台的火热 , 2015年起 , 卫龙在电商平台铺开销售渠道 , 先后入驻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以及海外亚马逊等平台 。 并通过各式营销手段 , 在网络上制造出辣条“玩出高端、玩出时尚”的品牌形象 , 以建立全方面 , 多层次 , 精准化的卫龙线上销售商圈 。
目前 , 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预测 , 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 , 其中 , 仅辣条品类年产值将近600亿元 。
行业人士预测 , 由于辣条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 , 引得知名休闲食品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企业争相布局 , 未来辣条市场的竞争或越来越激烈 。
编辑:舰长

Chinafundnews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