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街|烟袋点残阳 明清岁月长( 四 )


【斜街|烟袋点残阳 明清岁月长】
斜街|烟袋点残阳 明清岁月长
文章插图
烟袋斜街夜色
京华烟云如云宾客仍往来
辛亥革命之后 , 居住在什刹海附近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失去了俸禄 , 又“肩不能扛 , 手不能提” , 于是开始变卖古玩字画 。 烟袋斜街的功能也由此重新定位 , 经营古玩、装裱字画的宝文斋、敏文斋、绣古斋、抱璞山房等纷纷落户斜街 。 那时 , 溥仪还在故宫 , 仍然使用宣统年号 , 就有太监乘乱将宫里的古玩玉器盗出 , 在地安门一带设店牟利 。 当时有说法称“南有琉璃厂 , 北有烟袋斜街” 。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 , 烟袋斜街开始平民化 , 并逐渐变成一条雅俗共赏的民俗商业街 。
除此之外 , 著名的鑫园澡堂、同合头发店、振兴理发馆也在此营业 。 鑫园澡堂为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嗣子李福庆所开 , 相传花了1500两纹银建造 , 是一家老字号 。 街内还有书画裱装、文房四宝等店铺 , 有名的酒馆饭铺 , 如义和轩酒馆、庆云楼等多达20余家 。 由于整条斜街商铺栉次鳞比 , 买卖兴隆 , 游人川流不息 , 颇具北京特色 , 故上世纪30年代被人在报刊撰文 , 称此街为“小大栅栏” , 或称“小琉璃厂” 。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 , 什刹海前海北侧 , 北起大石碑胡同 , 南至前海北沿 , 东起地安门大街 , 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 。 鸦儿胡同曾称鸭儿胡同 , 应是从河沿儿之名音转而来 。 胡同内的广化寺颇有名气 。 此寺始建于元代 , 据《析津日记》载:“元时有僧居之 , 日诵佛号 , 每诵一声 , 以米粒记数 , 凡二十年 , 积至四十八石 , 因以建寺焉 。 ”寺院坐北朝南 , 寺址宏大 , 殿宇300余间 。 寺前原有守门双石狮和红色大照壁 , 明崇祯七年(1634年)御赐司礼监太监曹化淳草书诗碑 , 今俱不存 。 清末筹建京师图书馆 , 此寺成为最早馆址 。 恭亲王奕?是此寺大施主 , 其孙著名画家溥心畲与张大千齐名 , 有“南张北溥”之称 。 他与广化寺结缘 , 常来寺中消夏作画 。
烟袋斜街上 , 曾有三座古刹堪称古迹 。 其中之一是鑫园澡堂隔壁的龙王庙 , 面积仅6平方米 。 庙前有一口水井 ,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元大都斜街有一口铜口、铜帮的水井 , 即指此井 。 还有一处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三元伏魔宫 , 今已无存 。 三座古刹中最为著名的是广福观 , 根据明代史书《宛署杂记》记载 , 广福观是明天顺三年(1459年)由一个姓彭的太监投资修建的 , 建成之后上报给皇上 , 皇上赐名叫广福观 。 在明朝 , 广福观是专门管理全国道教的机构“道录司”所在地 。 清雍正年间重修 , 改名孚佑宫 。 中华民国后恢复了广福观旧称 , 曾一度设有“安庆水会” 。 此观坐北朝南 ,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间 , 石门额上楷书“广福观” , 至今保存完好 , 汉白玉拱形券门上雕刻缠枝花纹 , 昔日风貌依稀可见 。 前殿三间 , 大殿三间 , 东西配殿各三间 , 后殿五间 。 前有月台 , 供奉关帝与玄坛财神及龙王等道教神灵 。 西跨院名白云仙院 , 依次有山门一间 , 前殿三间 , 后殿五间及配房 , 共68间殿房 。 观内有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广福观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