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鼓励自己去学习不打游戏( 二 )


按照上述的五个流程,任务完成后,心情还很棒~


关于题主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为了做什么呢?
高考?期末考?期中考?月考?周考?大考?小考?学会某章节?等等。

后面的步骤就不说了,大家自己按照上面案例套吧

觉得我的答案不错的话,帮我点个赞鼓励一下我吧~
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分享一下我的其他回答:

有了“职业目标规划、人生目标规划”不迷茫
工作两年现在月收5000+很迷茫,如何能在一年内改变达到月收过万?
欢迎关注我~@动力节点的小动啊

■游戏打得就算再好也只能虐别人一局。学习好了可以虐一生

■第一步,购买宫崎老贼系列:
《黑暗之魂》三部曲+《血源诅咒》+《只狼:影逝二度》
第二部,打开上述游戏,开始游玩。
第三步,死一次学习一小时。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
……
当你打完宫崎老贼系列,你已经是一个学霸了。
就那么简单。

■1要鼓励自己去学习而不去打游戏,本质上是搞清楚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或者换种说法,为什么一些学习好的人更有学习上的“意志力”,而学习不好的人更偏向于分心?是基因,习惯,智商差异吗?
其实是一种优势舒适圈。
因为在这个领域中,足以达到优势,所以偏向于用以前的学习路径继续支配自己的行为(路径依赖)。
很多人会以为,为何我努力学习数学,努力刷题,感觉比数学第一的那位优等生做的还要多,为何最后成绩却离对方相差甚远。
答案是,你的有效时间,有效刷题并没有人家多。你每次做题其实都是不情不愿,觉得是一种“牺牲”,但你并不能明白题目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而人家即使只做一小时的数学,思考量、计算量、甚至题量都比你大。
而且更可怕的是,人家因为擅长数学,表现的行为上、期望上更比你强。
比如你在发呆的时候,他在思考数学题。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他可能拿出几天前的错题来复习。你需要一个仪式,比如吃饱饭、好好聊会儿天、好好玩一局游戏之后才学习,但是他可能立刻就能进入状态。你今天因为数学成绩上升几分而快乐到放松对你自己的要求,而他可能因为数学跌出班级前三而愤愤不已。所有的这些,只是因为他已经把“数学”当作了自己的优势舒适圈,根据马太效应,他在优势上发挥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比你更多。
因为在优势舒适圈内,他感觉不到痛苦、枯燥,只有征服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快感。
因为在优势舒适圈内,他所承担的负重(题量和思考量),可能是你的好几倍。
因为在优势舒适圈内,他期待的目标比你更高,对自己的要求更可怕,无疑会自发挤占自己娱乐的时间。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强者反而比弱者有更高的要求,更强的训练量。
健身房越是肌肉强健的人,越负重更多,去健身房越频繁,对自己要求更高。
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英语好的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在英语上,地理好的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在地理上。除非他们已经接近满分,否则他们都会趋向于继续补充木桶的长板。
2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很多人会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
因为玩游戏是他们的优势舒适圈。
要知道,尽管游戏是由无数优秀的设计师、程序员花费巨额金钱开发出来,并且依从人性设计奖励机制,但不是谁玩游戏都是那么优秀的。
比如我,经常放弃网游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老是被人打败。
放弃单机游戏和动作游戏的原因是因为控制困难。
放弃角色扮演而不得不开金手指的原因是因为迷宫难走。
坦白来说,游戏也是学习(广义)的一部分。游戏的套路、历史、背景、操作、都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和金钱。
想想看我之所以不太热衷于游戏,仅仅是因为我不擅长而已。如果我要变得擅长,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会被很多比我年轻的以及同龄人打败了。我要承受很多负反馈。
但我知道,要建立游戏上的“优势舒适圈”,也是容易的。
只要我花足量的时间去练习,然后选择新手村和新来的人PK;或者在单机游戏上选择简单模式,我一样能达到愉快的游戏体验——但是事实上,我在这个舒适圈的技术也不会提高得太多(除非我跳出这个舒适圈)。

3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如何创造出自己的学习舒适圈来激励自己学习?”
因为我知道,在游戏上你已经有优势和经验了。要缩小游戏带来的快感,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健身房中一个肥胖或者瘦弱的人是如何变得肌肉壮实的。
(一)参照而非对比参照健身房中练得好的人是如何训练的,他们的学习路径和方法,而不是对比他们比我们更好看,卧推重量更高而产生挫败感。
其中的原因是,你尚未形成优势舒适圈,你不可能在对比他人中获胜。
你要的是一个偶像或者目标,你要的是一个能够进步的路径依赖,而不是拿出去和人比。
在目前,你应该广积粮、缓称王,扮猪吃虎。你不要惧怕成为所在群体中最弱的一个。
相反你要正视它,你要瞄准心目中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设定计划和目标健身房练得好的大肌霸,一般都有一个周密计划。比如周一练腿,周二练胸,偶尔配合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有氧。
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控制,并不只是管住嘴那么简单——碳水、蛋白质、脂肪在每餐的比例,优质碳水还是劣质碳水,都要列在计划表上。
学习也是一样,关于如何列出计划和坚持计划,可以看我另一个回答的答案(有点长)
有没有什么易坚持的学习方法?
(三)列出成长曲线激励自己当你发现自己的身材开始好转,体重开始减轻,穿衣更加好看,相信我,你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的。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努力,只是害怕徒然无功而已。
一些体重秤配套的app,甚至会把体重的数据变化作为折线图列出来。
那么学习上为何不能如此?我高中的时候,就把成绩数值和排名做了两个折线图。
每当看到这个折线图,我就更愿意在学习方面付出了。因为即使有偶然的下降,但是大部分还是上升的。
小到班级考,大到月考市质检省质检,概莫能外。
学习激励这种事,很多人觉得是在黑屋子里洗衣服——这样的说法不能说错,但是在黑屋子里也能审视自己的水平、精神状态的。为了保持理智,你应该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审视自己,询问自己。

以上只是三个不成建议的建议,事实上一旦一个领域变成你的优势领域,你已迈入优势的舒适圈时,你将会寻找到更多激励自己的方法。
你要做的,其实就是走入这个圈而已。


■学不下去习,只想打游戏?你可能需要心理杠杆。

于我而言,打游戏与学习有什么不同?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宝宝,在海里踽踽而行,逐渐变得沉甸甸而湿哒哒。而当我们回溯经历的种种事情会发现,无论是痛苦地刷夜备考,抑或欢快地吃火锅,其中的大多数都可以被纳入一个特殊的三维坐标系的某个象限之中。
在这个奇妙的三维坐标系中,“渴望”从动机意图的角度阐述了我们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的积极性;“享受”侧重情感体验,描绘了这件事给予我们的愉悦感;“认同”则向完成认知评价的智者,刻画了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每一个维度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表示偏好与否,譬如“渴望+”意味着很想很想超级想,“渴望-”就是不要不要我不要。

渴望+/享受+/认同+
在享受一份浪漫爱情的时候,我们很渴望与伴侣共度美好时光,享受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同时会从心底认为爱伟大而充满光辉。

渴望+/享受+/认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熬夜刷剧的经历?想看更多,但心里还是有一个小人跳出来说“刷剧毁一天,快去赶DDL!”

渴望+/享受-/认同+
打球前,“好想打球!”
打球中,“我去,为毛又不进!不爽,好丢人!”
打球后,“感觉好棒,果然打球有益身体健康。”

渴望+/享受-/认同-
考试前刷夜的你,觉得美味的咖啡变得难以下咽,也知道喝咖啡伤胃伤脑伤心,但不得不一杯接一杯的灌下去。

渴望-/享受+/认同+
很多团体活动都是这样,我们乐在其中并深感受益,但却还是不想浪费睡觉的时间去和大家一起爬上爬下。

渴望-/享受-/认同+
“该不该帮麻麻洗碗?”“该!”
“洗碗你快乐吗?”“走开!”
“想不想去洗碗?”“绝不!….哦,我去。”

渴望-/享受+/认同-
“喂,我没有酒瘾,也绝不赞成你天天捧着酒杯。唔…来一杯?…嗯这感觉还不赖。”

渴望-/享受-/认同-
我不想被打,也绝不会喜欢挨揍,并且反对暴力行为。

和去打游戏不同,我们在生活当中定下的目标,往往象征着内部对于自我和谐的期望与追求,大多实现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它们往往可以被归为“渴望-/认同+”所在的平面,依靠的是不断自我提高、自我优化所引起的强化作用。

意志就像红外线,遇墙就被挡回来如果你恰好喜欢哲学热爱思辨,你也许会有过坐着像奥特曼一样,把手臂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反复确认自己的头脑可以轻易地控制身体。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哲学的求索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地完成诸如移动身体、大声讲话或者口头表达想法的任务,而且这些行为一般也不会被其他的强化作用影响。心理内部自我和谐的追求与对目标的认同本质上扮演的是一种温和的强化作用,它通过给予你一种积极自我概念的反馈来完成目标,并且基本能够carry起完成这些简单行为的任务。
然而,其他需要花费努力成本来完成的行为则有所不同,它们还受到许许多多、形式各异的强化作用影响。因此来源内部的追求与对目标的认同难免显得势单力薄,无法和眼前更具有吸引力的对象抗衡,以至于我们在完成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意志力薄弱的感受。于是我们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很有可能力不从心,明明知道需要认真精读,却又抵抗不了手机的诱惑。
面对这类情境,不要沮丧,可以试试把目标转化成为低努力成本又受意志控制的行为。
扩大温和强化作用的杠杆先举个栗子,告诉朋友“为了德国帅哥们,我要去学德语了!”,这是一件低努力成本的事情,在意志控制范围内,成功率接近100%。这种语言上的输出对于内部心理过程而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输入,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朋友们知道你去学德语了。于是在这个时候,对行为起强化作用的不仅是我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担心在朋友面前因为失信而啪啪打脸的念头。
也许未必会成功,但这绝对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过程。看,我的大脑有意地改变了输入信息(从“我应该学习德语”到“不学德语就打脸了”),从而试图间接地控制输出行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一过程中,它甚至不再需要假装改变爱好,骗自己刷剧比学德语有意思。同朋友讲话这一低努力成本的行为仅仅借助内部认可的意志就可以完成,但读文献这种高努力成本的行为却需要形式更为强大的推动力。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的内心就把可能遇到的不好的结果从对于内部世界的违背感,转变为出丑、丢人等更为外化和强烈的表现。更奇妙的是,你的内心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方式,如同通过一个转化的杠杆,获得更为强大的动力去迎接格外艰难的挑战。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无意识地这样做。减肥的人干脆不买好吃的,免得需要花费更多努力成本去克制自己不去吃;剁手党把信用卡冻起来避免自己买买买到爆肝;理性主义者股票投资;也是正在通过鼠标点击毫不费力地施加惩罚;即便是不幸的穷人也会像大人物一样立志,这样的形式使得他如果失败才会格外伤心。我们都是在不经意间利用自己可被意志控制的低努力成本行为,来弥补那些无法完全被意志控制又要求高努力成本的长期行为。
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按钮控制自己跟随意志完成应该去做的事情,从而攀登到人类进化的新高度。但至少现在的很多时候,意志认同的目标并不能推动沉重的行动力走得太远,艰难的路更需要内在目标向外部转化后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意志其实没有想象的强大,它会偶尔疲惫,偶尔迷失,偶尔在强大的诱惑面前战败。它需要召唤一个强大的伙伴并肩作战。
“喂,手机放你那里/看着我别让我玩游戏,我学会儿习。”
就像这样。

作者:阿含
相关原文:啃不下去文献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心理杠杆”
http://lesswrong.com/lw/6nz/approving_reinforces_loweffort_behaviors/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我们很多时候,明明告诫过自己要学习,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打开了游戏,难道游戏真的好玩到超过了现实里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