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万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住八十年,大概相当于一个月五万的房租。为啥这样还有人买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
花五千万买房子的人,在乎的不是题主这种性价比算法了
他们更在乎的是住的舒服不舒服,合不合心意。或者。。。。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假设
我收入一万每月
然后背着媳妇买块2000的限量周边
你说我这钱值不值?
我觉得值!
因为我承受的起!
然而我那一辈子土里刨食的亲戚听说这事恨不得给我脸上写上败家子三个字!
在他看来2000快够半年化肥钱了。
而我却拿去卖了个塑料玩意?

道理是一样的。

|身边有家庭收入200万的买一千多万房子的,那是刚需。但是5000万的不是上班阶层买的玩意。
五千万买房不是家当只有五千万。比如爆出好多明星房子大概值5000万,人家一年就能挣到这个数。因此和你花10万买辆车一个感觉。你买车会考虑怎么回本吗?考虑的是动力,可靠,空间,样子对不对。
买800万以上房子的,考虑的是学区或者面积之类的,也不考虑租售比什么的。为什么?因为1大约70%是换房出来的,目前为止房子升值了450万,自己掏了400万,还有180万贷款。2富二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父母给娃花钱往往不考虑性价比。有孩子你就明白了。没有上班族完全靠挣得钱一步到位买1000万房子。
买600万的同理,改善需求。
只有买400万以下的才会考虑租金什么的,因为是第一次买房子,还不懂北京房市的这套逻辑,更因为掏的都是自己的钱,慎重的多。为什么刚需有看房两三年眼睁睁涨了50%以上没买的就是这个原因。
而那些天天喊着泡沫泡沫,租售比不合理,收入房价比不合理的。是不理解北京的逻辑,比如17/18年每年新供应5万套商品房。之前都供应10万套的,呵呵,我也不知为什么。
有多少刚需?比如新进的公务员和国企有户口的?或者爹妈是外地有钱的富二代。
有多少需要改善的?北京有房子的现在20%住在一居室,40%住在两居室,18%住在三居室,2%住在四居,剩下平房和村里。四环内一居往往是42/50平,两居往往是50/55/58/63/65/70平的,三居往往是58/69/77/86的。如果你看房子你看见上面那串数字会会心一笑的。和外地90平两居,130平三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北京二手房交易已经有70%是改善需求了。
有多少需要把外地父母接来的?2000年代初的北漂们父母已经老了,需要照顾。当年一年留京人数很多,自己事业有成,父母不能不管。
当一个商品供应充足时,价格围绕价值,比如房子好坏,租金,周边波动。
当他供应不充足时,就是价高者得。
你考虑租售比觉得买的是傻逼,结果有好多人根本不用或者懒得考虑这个,把这一年5万或者10万套吸收了。那你就变成傻逼了。据说刚需上车盘跌到250~280万就有人买了哦。这是因为夫妻双方月收入2万就可以贷大概200万,月收入16000就能贷款160万,自己存点(没户口工作五年存的钱)家里凑点朋友借点,搞个80万~100万还算容易。据说上县城都可以拿出50万的不是?
考虑租售比,那得按照需求供地才行。比如长春,2018供应1200万平商品房,90平一套,相当于大概13万套吧。人口大概只有北京的1/4或者1/5。因此在长春,租售比合理,40万房子一月就租1500了。
考虑租售比那得租售同权才行,你外地租房想在东西海好小学上学,那你先拿个几十万出来,这是学位费,六年才能用一次。用完了房子几年内都不好卖。这样一来你算的租售比是不是就合理了?你租个上海单间你就能享受上海扶贫政策了?想想前段时间上海那条新闻吧。
没记错的话,北京西城最牛逼学区房之一(之所以说最牛之一是因为有更牛的基本没有卖的)宏庙小学房子那是一年没有几十套供应,所以楼房可以卖到20万一平,没有什么居住品质可言哦。因为那是拍卖。
你知道北京现在的贷款政策吗?哪怕你改善再买(卖一套买一套),哪怕你家庭收入200万一年,940万以内房子最多贷款186万或者149万,以上最多贷款2成。公积金政策也改了,改的基本不能用。想当年08,09年,手持30万,公积金80~105万(夫妻两人上浮)真能买的起丰台三环内100平或者海淀80平,甚至昌平大三居。但是当年供应量不少啊。如果不是这种政策,均价8万真的不是梦。南京版的天通苑(地铁末端,回迁房)都快3万一平了哦。你知道限购政策吗?夫妻最多2套房,据说假离婚可以做到最多4套。单身最多1套。社保满5年才能买。你知道没户口孩子上学很难吗?你知道落户积分一年多少个名额吗?这些都是打压房价的因素。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就有点茅塞顿开了?
现在北京就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压缩,现在的房价是有道理的,是调控下的市场结果。有的是手段避免房价大幅下跌引发金融风险(贷款,限购,上学随便调整那个就行,现在已经收的很紧了,估计是全国最紧),也有的是手段遏制房价大幅上涨(贷款政策再收紧,加快供地,五环您开一圈看看有多少空地,多校划片)。所以北京贯彻中央精神最得力,整体不会再大涨大跌的。不过如果有强二线涨到均价4万了,弱二线都均价2万了。那么北京是不是就该再动动了。

■看到五千万我是懵逼的,心想北京刚需房子有这么贵了?转念一想,意识到原来自己被限制了想象力,鼻子顿时一酸。
别说五千万的房子了,还有人五千万买块绿石头的,你说气人不?
好希望有一天能理解他们,能身临其境那种。

■缘溪堂380平的房子我倒是住过,现在房价也不过四千万左右吧,你要是这样算房子的物业费供暖水电费车位管理费一年就是不住人,一年就是维持也要有4到5万。但是这个房子是可以给后代留下的,最不济还可以出租吧。而你要是租房可是什么都留不住,钱还都给了房东。

■五千万房子在哪我不大清楚……

我家在西直门,房子100多平,按市价算,也就1000多万……

我觉得到我这种能买得起1000万房子的人,我就已经不会跟那儿算计房租这种破事儿了……
至于你说买了好在哪…

如果有了孩子我这也是学区房,可能会感觉好一点,但我现在还没结婚……

那就说说其他的

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因为就总觉得租的永远是别人的嘛……买了心里就没这个坎儿了

其次就是比起租房感觉多了份胆子和自在

我也在外地混过,也租过房,深圳啊成都啥的……
感触还是挺深的

自己房子的话,你看到有什么喜欢的想买的,钱够就能买,不用纠结到时候搬家这东西好不好拿之类的破问题……

以前我租房时候,买几本书都会考虑这种问题

而且还可以自己装修一下,养点宠物……

对了,还会让人有动力认识认识邻居们…居住环境会变的更温馨一些
毕竟都是常住户了……
之前我看到一些说什么现在社区没有社交之类的言论,然后我总是去杠两句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可能他们就是租户……
【五千万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住八十年,大概相当于一个月五万的房租。为啥这样还有人买】那眼里没社交也正常
租房时候我也懒得去认识谁,就觉得自己没归属感自己又不是这的人……

而且,房租还会涨……
说真的,有钱还是自己买一个~
很多感觉不是租房能给到的

■如题,如果是我别说是花五千万,就是花一千万我都不会选择在北京买房了。问题是我没有那1000万,所以我用手中仅有的钱贷款在北京买了房。
能花五千万在北京买房的人,甭管是全款还是贷款,自有人家购买的道理,你笑人家太疯癫,人家笑你看(tai)不(di)穿(duan)。
保障房、公寓、大平层(或者大跃层)、别墅(或者联排)、独立四合院完全是几个不同的阶层,很难隔着上一个阶层去理解认同更远的阶层。
这犹如开帕萨特的车主(还没买奥迪之前)就嘲笑买奔驰S600(或者迈巴赫)的车主不会过一样。
再说,有没有人花5万一个月在北京租房?
可以肯定的说:有!(但这当中95%的人不是花自己的钱)
记得04年05年时北京东三环那一圈有很多涉外公寓,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公司给高管雇员租这种公寓,200平米左右的公寓一个月四五万人民币(还没算物业费)。当然也有大使馆给文官武官租的,也有富商给情人租的。自己花自己的钱去租四五万块一个公寓的人极其少见,更多的是去四星级、假五星级、国有五星级、外资五星级长包个小套房,花费和涉外公寓差不多甚至更高,室内面积小了一大半,但装13的效果就很显著了。

■因为买家有的是钱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如果你真的买过一套房子,相信你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真的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和不买房的高晓松一样,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请折叠这个充满铜臭味的答案。
不说你的丈母娘,不说媳妇儿的安全感,不说随时被房东赶,只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房子不仅仅只承担居住的功能!!
你以为买的是房子,其实是户口、教育、医疗等附加值!
不然同一套房子,你十八线的县城老家和北京的为什么价格差别这么大?
如果在一个城市结婚生子,打算长期租房,增加的不仅是生活成本。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教育问题。公立学校都是需要划片的,入学是需要户口、房本的。如果没有,只能是外来务工身份入学。学校都是优先招生本地生源,对于外来务工生源招收有一定比例,且条件苛刻,相关部门跑断腿也不一定能办齐所有资料。上私立?可以,私立的费用你了解一下。私立幼儿园的安全性了解一下。一般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了解一下。
深圳的朋友应该知道“深圳学位预警”的新闻。2019年深圳的学位缺口可能超过7万个,这意味着在2019年,深圳将有7万个家庭面临孩子无法上学的困境。
罗湖区的新规是这样:非深户籍临时购房、租房的将不受理申请,深圳户籍临时购房的,也不能保证就近入学。
深圳某名校一个月前出的新规,你感受下: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学位房,需要实际居住六年以上方能申请学位;而大于50平方米的,只要一年即可(后因涉嫌歧视,撤销通知)。
教育资源的匮乏,在一线城市是共性,已经形成了共有的教育鄙视链:有户有房的优先,有户没房的其次,没户有房的排队,没户没房的靠边站。
就算公立学校,也是有优劣之分,否则优质学区房的概念为什么被炒的那么火热?北京是有租售同权政策出来,真正落地的时候,恐怕孙子都能打酱油了。优质教育资源,古今中外总是相对稀缺的,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竞相争夺的资源,按什么逻辑和规则分配,将直接关系社会阶层流动。


2
房子具有金融属性!
你以为买的是房子,其实是金融!!
如果今天,针对中国房地产,如果你看的是居住属性,而非金融属性,那就大错特错!如果你体会过用一套房子30万买入,150万卖出,那你应该懂我在说什么。
第一买房的按揭贷款。
按揭贷款这一个天才的发明,让我们能够在当下,购买我们还没有能力付出全款的房子。剩下的钱怎么办?银行能借给你。你只需要按照银行约定的利率,每个月进行还款就行了。
在我国,银行按揭一般的首付是30%,贷款的最长时间是30年。也就是说,你可以最长用30年的时间,采取每月还款的办法,只用30%的金额,就可以把房产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买下来。
巨大的还款额分摊到每个月,这样压力就会非常的小。本身这是一个让房地产开发商,买房的客户和银行都得利的一种行为。但是就是因为这个设置,就让房产有了金融属性,让炒房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套利空间。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套房子100万,买房的人可以用30万来买下来,剩下的70万从银行贷款,如果贷三十年,每月还款4500左右,一年约5.4万。
一年以后,房价从100万涨到了115万,从整体上来说上涨了15%,购房者可以以115万的价格卖掉,表面上来看,房价只是上涨了15%,确实不多。但是实际上就因为金融属性的原因,当初只是投入了30万块钱,一年后除去房贷,收益算10万。这就算是33%的利润,已经是相当高了,比绝大多数的实体企业利润率高多了。如果房子涨了60万,那就是百分之200以上的利润了,金融行业的人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房子,其实是【让人有钱】的生产力。具金融与资本运作嗅觉的人,会把房子当投资品,对价格进行预测、通过买卖来博弈来进行套利。这个特性,就是金融上常说的加杠杆,可以更少的资金来撬动更大的房产,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有房,就有了钱、会继续有钱。房子的金融属性越演越烈。
第二开发商的开发贷款
除了买房的人,其实房地产开发商也有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工具,就是房产预售制度。房产预售制度是指一个项目投资达到25%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预售。如果说一个项目的产值是一个亿,也就是说投入达到2500万的时候,开发商就可以进行售卖。如果说一个项目的利润是25%,就是说能卖到1亿,利润是2500万。那么对于开发商来说,实际上投入2500万,赚取2500万,这个投入的实际利润是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