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尼采|《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文章图片
尼采|《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文章图片
尼采|《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截止到下午 , 才读完尼古拉斯·卡尔的这本《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
光听书名 , 很容易以为是一本纯粹批判互联网应用的书籍 , 其实个人认为这是国内翻译造成的认知偏差 , 因为原书名叫做:《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
如果较为客观的去翻译 , 这本书应该叫做:浅薄: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 。
由于本周特别特别忙 , 整本书全靠零零碎碎的时间拼凑着看完 , 但整个阅读过程中 , 时不时的会感到非常兴奋 , 好像一直以来心头那些朦朦胧胧的念头 , 模模糊糊的认知 , 被人全部捋清楚了一样 , 一切豁然开朗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体验 , 在互联网时代 , 尤其是现在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介以后 , 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 , 专注力越来越差 。
记得中学的时候 , 我还可以心无旁骛的读完整本《红楼梦》 , 通宵读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 , 但现在 , 很难像当初那样非常沉浸式的陷入一本书中了 , 因为时不时的需要看看手机 , 时不时的被各种信息打扰 。
本书的作者卡尔 , 就是源于发现自己的专注能力发生变化后 , 开始了互联网研究 。
他回忆自己现在的状态时表示:我会坐下来看一本书 , 或者写一篇长文章 , 但是几页之后 , 我的大脑会忍不住想做我上网时会做的事情 , 比如查看电子邮件 , 单击链接 , 进行一些谷歌搜索 , 在页面之间跳转 。 在我关闭电脑很久之后 , 这种长久注意力分散的状态 , 会持续跟着我 。
这种不知不觉的潜在慢性分心 , 让卡尔开始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浏览工具 , 产生了研究兴趣 。
他认为:我们发明的工具 , 其实也潜在的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
比如 ,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 一直受到我们几个世纪依赖创造的工具的影响 , 比如时钟 , 地图 , 书籍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在时钟没有发明之前 , 人类的祖先是靠什么得知时间呢?
通过观察天象 , 天气 , 自然环境的变化 , 根据太阳的移动轨迹 , 日月星辰的变幻 , 综合考量各种变化之后 , 大致推算出我们此时此刻所处的时间点 。
这种方式自然没有时钟精准 , 但它让我们离大自然更近 , 我们更善于观察 , 而随着对时钟的依赖 , 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少注意节气和二十四时的变化 。
这就是工具对人生活方式 , 乃至思维模式的影响 。
卡尔认为同样的情况 , 也存在于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中 。
卡尔不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 , 发展心理学家玛丽安·沃尔夫 , 就曾发表过文章表示 , 今天我们从互联网媒介 , 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 我们的阅读方式在改变 , 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更强了 , 但这种新型媒介带来的是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 甚至可能是一种新的自我意识 。
比如在如何读这件事上 , 我们的习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玛丽安担心 , 互联网阅读将效率和即时性放在首位的风格 , 可能会削弱我们在印刷机时代所形成的深度阅读的能力 。
她说:当我们在线阅读时 , 我们倾向于成为「信息的解码器」 。
在这一点上 , 她和卡尔的看法是如出一辙的 。 只是 , 卡尔比她更进一步 , 卡尔指出工具不仅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 , 表达方式 , 甚至彻底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