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北京「西城大爷」准确回忆两周内所有接触者对本次疫情防控有多重要

北京最近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目光,而作为第一位被确诊的“西城大爷”,甚至被流行病学的调查人员称为“立了一功”,称赞其惊人的记忆力以及对细节的描述详细程度,堪称最强大脑。在做流行病学调查阶段,大爷详细的回顾了他从5月底到被发现确诊之间的所有行程,甚至是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尤其是他提供出了6月3日前往新发地农贸市场购物,并且买的什么东西,在哪里买的都描述的清清楚楚。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帮助了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精准的在第一时间就找出了北京此次疫情的爆发源头。
最近大家都非常关注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也经常能听到流行病学史调查以及基因分析溯源这两个词语。那么,这两个工作在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可能会非常专业,但是如果换一个近似的例子,大家可能就会快速的理解这两项工作的内容了。
流行病学调史查人员以及实验室的检测人员的关系,就相当于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警察和法医这一对搭档一样。



警察(流调人员),负责对证人(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的问话和调查,寻找破案的线索(患者的行程轨迹,与他人的交集),努力的找到真凶(病毒源头)。而法医(技术人员)呢,则根据案发现场采集到的物证,比如指纹、血迹(患者血液样本和环境采集样本)等等,运用技术手段(基因测序等)来为警察提供更多的破案线索。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案件的侦破。
那么,综合目前的信息,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工作进行到了案件侦破的哪一步了呢?
从破案的角度分析,因为“西城大爷”的最强大脑的贡献,使得在案件侦破初期我们就锁定了第一案发现场——新发地农贸市场海鲜大厅。
接下来法医的跟进,在案发现场寻找到了更多的受害者(被感染人员),同时在案发现场找到了大量的物证(环境样本)。
而警察依据对更多受害者的调查和问询,确认了一些第二甚至第三案发现场,确认了一条分布北京多地的感染链条,并且通过实验室的分析,划分出了多个高中低风险区域,并在各个区域进行进一步的摸排来寻找更多潜在的受害者。
通过对案情的分析,破案人员指出了凶手有两种可能的犯案手段:通过一个患病者病毒在市场里散播了病毒;或者是通过冷链物资从国外输送进来病毒,因为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可以生存很长时间,足够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国内。
法医在接下来的实验室分析中,通过对病毒的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感染受害人的病毒,并不是中国本土的病毒,而是与欧洲流行的病毒更为接近。而这一测序结果已经发布在国际科研领域的权威数据库中,受到了国际的承认。



但因为在欧洲流行的病毒同时在美国和俄罗斯等多个地区也有发现,所以我们很难依靠这个证据来判断病毒的源头。
经过对测序结果的深度分析发现,这些在新发地发现的病毒,还不是同一批次的病毒,相比现在欧洲正在流行病毒,这些病毒更古老,而且还互相不同。
那么依据这些实验室结果,我们又得出了一个新的推论:这些病毒可能是通过远洋货轮,经过了漫长(1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中国,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新发地发现的病毒比欧洲现在的病毒古老了很多。
同时,病毒可能在新发地默默的潜伏了一段时间,已经发生了变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病毒在跨过山和大海来到中国之前,并不是一个单一种类的病毒,冷冻品在源头可能就被多种接近的病毒所污染,以至于到了中国就呈现了多种爆发的趋势。
以上就是北京的新发地农贸市场病毒溯源的最新进展,那接下来警察和法医们要做那些工作呢?
从法医的工作来说,要进一步对更多的受害者和物证进行深度的基因测序分析,这两工作在这几天几乎24小时不停的加班加点的进行着,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在昨天才NMDC数据库上才有3条测序结果,而今天已经增加到了8条,未来几天相信这个数字会快速的增加,为破案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而警察需要根据法医提供的更新的线索,来寻找案情的真相。
比如法医如果在没有打开的包装的冷冻物资内部发现了新冠病毒的踪迹,那么接下来警察就需要追踪这批货物的来源与入境路线,查看这个病毒的入境路线与源头是否与实验结果一致。
又比如在冷冻物资的外包装上发现了病毒的痕迹,就需要判断,这个病毒是在运输,冷冻还是在新发地的哪个环节沾染在外包装上的呢?
同时还需要流调人员和技术人员齐心合力,进一步扩大受害者的摸排范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找出所有的感染者,才能真正的结束掉这次疫情。
|甘拜下风,我有时候连前天吃什么都不记得了。

■泻药。
害,我这种昨天拼命回忆我上周天晚上到底有没有做帕梅拉的人,真的特别佩服这个大叔。(我忘了我连续运动四天还是三天,反正到现在没想起来。)还有,我是那种会忘了昨天早晨吃啥的人,重点是我早饭都是自己做的,不看一下手机相册我是真记不得。
啊,是大叔,不是大爷。
人家才52岁,我爹都57了。
不可否认他就是立功了啊,能精准地回忆自己两周以来接触的人去过的地方,这个记忆力反正在我这儿是很牛逼了。
作为北京第二波疫情确诊第一人,大叔的记忆力为流调结果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精准的锁定了密切接触人群,去过的场所,利于相关部门及时追溯,也避免了疫情进一步扩大。
很棒了!

■1.52岁该不该称之为大爷?
2.52岁还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为什么?
3.防控意识强,做法科学有效。
4.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舆论风险立得头功,为什么?

以上都说明一个普通的典型的,北京“西城大爷”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凸显了城市的性格和历史文化积淀所带来的内涵。

■这老大爷太厉害了,换了我,最多能找到支付宝微信滴滴之类明确留下痕迹的接触者,剩下的根本想不起来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大爷这样记住自己的行程和接触的人。大脑的记忆具有选择遗忘的能力,对认为不重要的内容进行遗忘以保持大脑更高效的运转。如果当天有什么很重要或着急的事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把途径接触的与事件无关的人给忘了。人的记忆很多时候是不可靠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次疫情更凸显了开发“城市大脑”的重要性,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对个人行程等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必要时进行授权,对解决疫情防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评论区看到大家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挺强的,我个人也很重视隐私的保护。可有一个问题我必须在这里强调一下,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就更应该完善其制度并用技术手段约束权力。相反,在这些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是很容易被滥用的,有时候一个手机app的越权就能办到。
@丁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在读
欢迎关注!

■这有什么奇怪的。
你要我回忆这两个月以来接触的所有人,除了街上擦身而过的,我能在五分钟之内列个单子出来,给我半小时我能把他们电话职务家庭住址全给你附上。

■以其说回忆还不如说大数据的功劳,大家可以试试我问你6月1日,你在做什么,大概率你回答不出。但是现在大数据+移动支付,你一看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账单,你就能马上想起哦我6月1日坐的地铁几号线,哪个摊位付款的,为什么做地铁,哦去配药还是看朋友。这个回忆有些时候只要一个提醒,而移动支付就等于一个引子。
【怎样看待北京「西城大爷」准确回忆两周内所有接触者对本次疫情防控有多重要】要没这些数据,除非大叔是做日记的,可以说没几个人会说出每天行程,见了谁。
■新闻中的唐先生今年只有52岁,在我的认知里应该还算大叔,不是大爷,毕竟我爹都60了。当然了,这可能暴露了我比多数用户老(捂脸)。
这位唐先生教科书一般的操作值得疫情期间每一位中国公民和在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学习。以下几个新闻中透露的细节,每一个都让我颇为感动,大拇指忍不住就竖起来了:



1,自我初步诊断。新冠肺炎最早期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会伴有鼻塞、流涕、腹泻、呕吐等症状。唐先生一定是非常关心疫情防控的新闻,很快联想到自己的症状可能符合新冠肺炎。
2,骑车就诊。国家在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多次通过大众媒体教育群众,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或者是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需要就医,都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为的就是避免感染更多人。这位唐先生一定是深切领会了公共卫生专家的宣传,并且身体力行贯彻执行。不顾上呼吸道症状,戴着口罩,骑车前往医院。我现在都能联想到唐先生一边戴着口罩,一边咳嗽,憋得难受还继续蹬着自行车去医院的样子,非常感动。
3,精准回忆两周以来接触过的所有人,并且毫无隐瞒。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7天,最长一般可以达到14天左右。所以一旦确诊,就要回溯患者两周以来密切接触过的所有人,对这些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一方面是防止密切接触者感染后继续传染更多人,另一方面也能对潜在的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转为重症。
可以说,唐先生回忆起谁,谁就要接受核酸检测和医学隔离。对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可以说是“很得罪人”的事情。但唐先生更加明白,如果不精准回忆他密切接触过的所有人,不仅有可能耽误了人家的诊疗,更有可能伤害到其他更多人。所以他没有太多顾虑,把两周以来接触过的所有人都回忆起来,毫无隐瞒的做了汇报。之所以说唐先生没有半点隐瞒,是因为他所回忆的生活轨迹和接触过的人都可以通过GPS轨迹、电子支付记录等多种大数据信息验证。国内成熟的疫情防控机制虽然已经完全有能力判断患者的回忆是否真实,但唐先生能够独立回忆这些情况显然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更多时间。毕竟,假如密切接触者晚隔离一天,就有可能感染更多人。
他这种懂科学、识大体的行为,值得每个人真心为他点赞。
4,没有因为国内疫情控制的阶段性胜利而麻痹大意。5月底,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全国人民都在吃着瓜,操着外国人的心。这时候,一旦发生了头疼脑热,咳嗽乏力,很多人可能不会往新冠肺炎上去想。但唐先生没有掉以轻心,还是按照疫情最严重时期国家要求的做法规范就诊,这才为第一时间回溯疫情反扑的源头,控制疫情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唐先生以为自己仅仅是普通感冒而选择再拖几天,很可能这一波疫情反扑的确诊人数绝不是现在这个规模。
新冠肺炎的R0,在不同地区的统计数值是不一样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数值为2-3,也有部分地区达到5.7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就有可能传染2-3人,甚至多达5人。



目前国内旅行无非就是检测体温、查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轨迹(绿码,随申码等等),如果唐先生再拖个几天去看病,很可能一些潜在的感染者(潜伏期无症状但同样有传染性)就可以通过高铁、飞机去往全国各地。这次疫情的反扑能够限制在北京一地,很大程度上全国人民都要感谢唐先生的坦诚、担当和快速响应。
同时,大家不要忘记疫情尚未结束,而且很可能长期与我们共存。坚守在岗位上的所有疫情防控人员、在后台搭建疫情数据库的“码农”、冒险接诊发热患者的医护人员、坚持佩戴口罩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真心点赞。

■大爷能准确回忆过去两周内各种情况,他记性好是一方面,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北京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们扎实的专业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希望大家赞叹大爷的记忆的时候,也能给背后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一些掌声。
流行病学调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人的记忆是不够可靠的,并且这一不可靠的特性随年龄增长而愈发明显。
比如说,我现在让正在读我这篇答案的你来回忆,你上上周去过哪些地方?你一时半会肯定也说不上来个全部。你去问你爸爸和你爷爷,那就更不得了了。
但是,提取人的记忆也是有技巧的——事实上,每个人的记忆都详尽得可怕,只要辅以正确的提取方法,你什么都想得起来。



首先,对于人来说,被动的「再认」比主动的「再现」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