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校体育、美育强起来?各地逐步积累经验

核心阅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日前印发 , 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 近年来 , 各地在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积极创新 , 逐步积累了经验 。
教学如何改进?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程
上午10点 , 江西萍乡市武功山麻田中心学校的操场热闹起来:孩子们走出教室 , 来到操场跑步、练习摔跤操 。
摔跤 , 是这所乡村学校的体育特色 。 每周 , 学生们都能上80分钟的摔跤专项训练课 。 “原来40分钟的体育课 , 除去准备活动等 , 留给专项学习的时间不够 , 强度也不容易保证 。 ”校长朱志辉决定 , 把体育课调整为两节连堂上 , 让孩子们真正出汗、锻炼身体 。 学校还创编了摔跤校本教材 , 制定了分层培养计划 , 一、二年级安排基本柔韧练习与游戏 , 三、四年级学习基本动作 , 五、六年级开始实战摔跤 。
曾经 , 无运动负荷、无比赛、不出汗 , 是一些学校体育课存在的短板 。 而在麻田中心学校 , 学生们在课上学会了摔跤 , 课下勤于练习 , 摔跤队的小队员们还在全市、全省运动会上获得了多个奖项 。 “通过训练和比赛 , 孩子们有了健康昂扬的状态!”朱志辉说 。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 , 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关键 ,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 , 课程开设方面 , 在“开齐开足”的基础上 , 要“上好”体育、美育课程 ,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 , 不断拓宽课程领域 , 逐步增加课时 , 丰富课程内容 。
上海市提出“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 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 , 高中生们一周也能上5节体育课 , 除了基础课、专项课、活动课、选修课 , 还有体育传媒、体育鉴赏、形体健美、运动康复等特色课程 。 “在体育课上不仅学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 还能拓展视野、懂得尊重生命 , 为一生的幸福健康奠基 。 ”七宝中学体育教育中心主任姚琍说 。
各地各学校的美育课程也日渐丰富 。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 校本教材《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走进音乐的人文世界》等很受学生喜爱;江西新余市仙来学校开设夏布绣、竹编、采茶戏等22门美育课程 , 学生“走班制”上课 , 每学年选学一门……
采访中 , 很多专家表示 , 学校体育不仅是“跑跑跳跳” , 而是要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也不仅是“吹拉弹唱” ,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认为 , 在进行美育教学时 , 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艺术专长 , 还要引导学生涵养心灵 , 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
“要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 不仅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 还要培养健康的行为 , 帮助学生养成奋勇拼搏、遵守规则等品德 。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说 。
办学条件如何改善?
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帮扶机制
师资队伍、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美育的重要办学条件 。
谈起学校体育师资 ,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务主任吴颖竖起大拇指:“学校10名体育教师中 , 有7名是硕士研究生 , 是学校所有学科中学历最高的团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 , 很多入学时的体育小“菜鸟”成了运动达人 。
然而 , 地区、城乡和校际发展仍不平衡 。 师资短缺、场地器材不足 , 是一些学校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 如何改善办学条件 , 成为各地各校工作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