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话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实业报国 此生无悔( 四 )


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建立话语权并未令李东生满足 , 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小尺寸面板将拥有更大市场空间 , 随即付诸行动 。 2014年 , 华星光电在武汉投资160亿元 , 建成国内第一条6代LTPS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2017年3月份 , 耗资350亿元的华星光电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武汉;截至今年9月份 , TCL华星已建及在建的面板生产线共计6条 , 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 。
2019年 , TCL华星将战略布局的触角首次伸向海外 , 在印度开建模组生产基地 。 李东生十分看好印度平板电视广阔的市场前景 。 更重要的是 , 该项目与智能终端项目协同建厂 , 可实现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 , 缩短订单周期与物料运输距离 , 提高供应链效率 。 但是 , 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 原材料、劳动力等供应也不充足 , 多变的税收政策更让管理团队摸不着头脑 。 尤其是今年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项目进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
针对这些问题 , 坐镇“大本营”的李东生早就想好了对策——安排项目团队与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协商解决员工签证问题 , 尽快前往印度工厂“救火” , 采取包机运输设备的方式保障项目如期完工……
“过去10年我们交了很多学费 , 逐步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经营管理自己的业务 , 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成功的基础 。 ”李东生说 。
受疫情影响 , 李东生今年基本没有去海外出差 。 但是 , 依靠成熟稳定的全球化供应体系 , TCL仍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
如今 , 昔日的“跟跑者”已呈现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势头:TCL彩电出货量仅落后三星一个位次 , 居全球第二;在液晶面板领域实现全面领先;在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 , 无论是Mini-LED还是印刷OLED , TCL都与三星并肩站在了技术竞技场的最前沿 。
专注创新发展
国际化给TCL上的另一堂课叫作“专注、创新” 。
在TCL着力扭亏增盈的那几年 , 李东生砍掉了电脑、智能楼宇等业务板块 。 他清楚 , 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必须“集中火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唯一没有被放弃或压缩的是TCL工业研究院 。 因为他知道 , 创新是TCL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
2019年4月份 , 在李东生主导下 , TCL完成了资产重组 , 拆分为TCL科技与TCL实业两个集团 , 分别聚焦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两大领域 , 发力技术创新 。 经过新一轮变革 , TCL更加专注主业 , “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愿景愈发明确 。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叠加期 , 李东生带领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5G应用等技术领域 , 以创新求突破 。
“长周期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之一 , 取得技术突破的唯一路径是坚持创新 。 ”在研发投入方面 , 李东生可谓不遗余力 。 2019年9月份 , 以智慧显示业务为核心的鸿鹄实验室成立 , 其目标为构建“AI×IoT”全场景智慧生活 。 今年 , TCL又与三安光电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 , 聚焦Micro-LED技术开发;战略入股JOLED , 加速推动印刷OLED实现工业化量产;收购天津中环 , 向半导体显示与新能源材料等上游产业链延伸;并购苏州三星 ,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 。 今年上半年 , TCL科技研发投入高达28.8亿元 , 同比增长28.9%;实业研发投入13.1亿元 , 同比增长17.3% 。
得益于持续创新 , 今年前三季度TCL科技营业收入达487.1亿元 , 同比增长18.4% , TCL华星营业收入达323.8亿元 , 同比增长31.9% 。 今年上半年 , TCL品牌电视机海外市场销量达731万台 , 同比增长3.4% , 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7% 。
“全球电子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重组 , 只有真正掌握核心能力的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 TCL必须坚持国际化战略不动摇 , 通过建立全球运营能力 , 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 同时持续提升工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 ”10年前的豪言壮语此刻均一一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