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除了上课时间以外都没有学习,成绩却还是很好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不是不学习,只是课堂上的时间于他们而言已经足够了。他们只是会学习,于是便成为了所谓「懒惰却勤奋的人」。很多学生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会单纯觉得如果成绩不好,那肯定是因为自己太过懒惰,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那么学习成绩就一定可以提高。而家长呢,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每天学习16个小时。
但是,懒惰并不能解释一切。这些学生其实都很勤奋,除了日常在校上课,他们在周末都还要起个大早,赶在8点半之前挤着公共汽车去上课。中午吃又贵又难吃的盒饭,上完一节立刻赶往下一个上课地点,活像一个赶场的大明星。
即便他们这么辛苦,事实有时还是很残忍。很多时候,他们的付出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不同于他们,我见过很多学习好,同时也更会玩的学生。他们每天花很少的时间去学习,甚至根本就不怎么学习,仍然可以名列前茅。
这时,很多学生家长可能会说了,这种人天生就聪明,比不了,还是自己乖乖地努力吧。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学生确实聪明,但问题是,智商差异造成的影响真的会夸张到会学的人学习一个小时,相当于不会学的人学十个小时的效果吗?
我觉得会学习的学生只是比那些死学习的人聪明一些,智商也顶多是1.5倍的差距,与十倍的学习效果还相差甚远,主要原因肯定不在智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我既当过死读书可成绩就是上不来的学生,也当过后来边玩边学的学霸,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在我看来,那些死学习的人其实都只是「看起来很勤奋的懒人」,而那些会学习的人则是「懒惰却勤奋的人」。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0年10月10日,因为一件小事,我突然间开窍了,仿佛顿悟了一样。那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之前都没有真正学习过,只是在假装学习。
每天机械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觉得做完了就完成任务了,题目做错了也不愿意去追究原因,甚至有的时候都懒得对答案。而抄写理科概念公式、英语单词或者是语文字音字形的时候更是只有手在动,笔在写,大脑早已神游四方了。
虽然看似每天学习了10多个小时,但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连十几分钟都没有。而自己却觉得学了一天,充实无比,还期待着自己成绩可以有很大提高。
另外,家长还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不管怎样,哪怕效率再低,只要学了,就比把这时间用在玩上强。
事实并非如此,有的时候低效学习反而还不如不学。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低效学习,大脑会长期处于半使用状态,如果习惯了这个状态,那么考试的时候大脑就根本没法高度集中,高度兴奋,在考场上也会像平时一样慢条斯理地思考。
第二,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休息,玩更是人的本性。这种慢慢的像混时间一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表面上是把娱乐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但实际上是对天性的压抑,毫无快乐可言。长期这样做会对学习者自身积累出不可修复的永久伤害,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慢慢失去动力和后劲,甚至影响心里健康。
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就算用这种方式学成了,到了大学或者进入工作之后,它的副作用也会慢慢体现出来。
第三,长时间的低效学习,会慢慢丢掉时间观念,忘记自己最极限的潜力是什么,最后很难再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比如:你跑步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公里,那么当你跑完2公里,觉得疲惫时,就会完全停下来。但是如果最初设定的目标是5公里,那么即使你跑到3,4公里时坚持不下去了,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却跑了更远。学习亦是如此。
那么我们怎么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每天有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就基本足够了,有的人睡眠会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我见过几个天生睡眠少的人,他们告诉我每天睡4到5个小时就已经足够。我非常羡慕他们,因为我是一个怎么睡都睡不够的人,每天一定要睡9到10个小时,白天才不会犯困。
这样算来,一年之后,他相当于比我多了1800多个小时,大约整整75天!如果按照50年来算的话,那就是10年的时间。当初我在计算器上算完后,看着这些数字发了好半天的呆,感觉自己凭空比别人少活了10多年!于是打算减少自己的睡眠,这样每天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面。
但是,白天缺少睡眠的痛苦让我效率骤减,虽然看似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但是自己一天内完成的事情反而更少了。没过几天,我便决定,不能因此削减自己的睡眠时间。
我觉得,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一天需要8小时睡眠的人的「油耗」要比一天需要4小时睡眠的人多一倍。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真正的学霸,智力和习惯上时具有一定的碾压优势的,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霍金,牛顿等人,几百年才出一两个。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领域,产生过各种优秀的学霸,有些是靠天赋,也有一些是靠努力,无论靠天赋还是努力,真正的学霸,从来都是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智商,也不屑于掩饰自己是如何用努力让已有的才华和天赋变得璀璨夺目的。你遇到的那些,只不过叫做学婊而已,他们有些背景殷实,出学校就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将你吊打,他们当然无所谓,还有一些,超过不了学霸,也没有牛逼的爹妈,只有站在同类的尸体上上位,他们有你们这些心安理得做学渣的人垫背,也就放心了。

骚年啊,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这辈子又要过上毫不费力的生活,那就不要看别人怎样作死了,赶快抛开妄想,丢掉杂念,滚回去好好读书吧。万一你自己都不知道,其实你是被埋没了的学神呢?



原文于: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曾锴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当当图书《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曾锴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当当图书
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欣赏。

■与智商大约真有点关系,此外与记忆力与记忆方法有关。学校排课足够的话,认真听课将该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和巩固就足够了,很多貌似学习刻苦的人,听课的时候忙于简单地抄写笔记,懒于思考,反而没有完全理解老师讲了什么,自然不会真正get到知识,非要经过反复做题,将应有的思考和融会贯通经历了以后,才算会了。这种效率很低下,但往往是一些勤奋的人的通病。学习重要的是领会和应用,新学习的东西要跟以前学习的结合起来,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式地将一二三一一刻板记下,还不懂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勤奋的学习应该是头脑的专注与勤奋,而不是行为的“专注”与勤奋,曾经我的同学里面不乏后者,为了出去玩完全不动脑子刷刷地抄写,完全是人肉复印机而不具备思考,效率极其低下。专注是比较难做到的,要专注,首先要上心,好好睡觉,一上课先上心,老师讲不重要的或者你已经会了的知识的时候,就开点小差,丰富联想,在脑子里玩耍与放松,老师讲到新知识点和你不会的,就立即专注听取,边听边思考,用自己的知识去反复认知,将老师讲的整合到自己的知识架构里面去,整堂课有张有弛,方能做到“专注”,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程紧绷的,不上心就容易错过新知识和你的难点,所以要在上心的状态下又带着点悠闲效率最高。
■弱弱的表示…自己一直以来,就是别人口中很会玩玩的人但是成绩很好的人。。。其实说实话,是这些人认真的时候你没看到。我每次作业发到手都会先自己订正然后把真正不会的誊到错题本上。这些事情只要几分钟,这个时候往往别人都在玩。上课的时候只听这几道题,接着就可以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比如,准备各种有意思的比赛。还有就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我一旦开始做作业或者玩一个东西就会自动屏蔽周遭的人在干什么,就是绝对专注。而且一旦有不懂的东西我会在脑海里不断推理演算直到我想懂了。而且一旦对一样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一定不会压制它,而且尽所能的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然后就是学到的东西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嗯这个大家都懂,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自己的~学到的东西就很自然的放进去然后再形成一个网…嘻嘻贪玩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玩,一种是永远都在玩和不玩之间徘徊不上不下。
■在下不才,中学的时候被人抬举为学霸,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班之后一直是班里第一,期中期末考得好的时候总分能拉第二名五六十分,多数时候每科成绩都是班里最高的。当时上课的时候不怎么听老师讲课,最多是自己看看书,下课和放学后也基本不看书的。相比之下,很多课下补习、通宵学习、积极问老师问题的同学比我努力地多得多,然而成绩还是被我远远甩在后面。当时有的同学看我可能和题主看你室友差不多吧。很多更努力的同学反而成绩会比较差,看上去好像是他们的智商不那么优秀,在年少不更事的时候我曾经这么想过,然而事实就仅仅如此吗?后来我想明白背后的原因,我“努力少”却“成绩好”并不是因为我多聪明。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就很重视我的教育,我小学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看电视陪我完成所有家庭作业并帮我检查对错并敦促我改正;而那些成绩差的同学父母罕有过问他们学习,他们有的放学后要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有的要面对酗酒赌博的父母,有的家庭残缺缺少温暖而无心学习。我的父母从小就鼓励我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他们一直希望并相信我能考上清北这样的名校;而我的同学的父母可能从一开始就不觉得学习有用或者不相信他们的孩子学出来什么名堂,短视迫使他们的孩子缺少学习的信息和动力。我的父母不善搞人脉关系但是一直努力送我去当地最好的学校,我小学的老师和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在早期给了我更多的启蒙;而我的同学可能曾经就读于一个满是逃学少年学风不正的学校,他的老师根本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可能都达不到初中水平,也不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我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一些初中的课程,父母也给买过奥数书,课余经常读些百科全书、意林读者之类的课外读物,刚学英语的时候研究着一篇又一篇完形填空。而我的同学小时候可能不知道在哪玩泥巴。由于以上种种,我很早就给了自己较高的定位,并且拥有自学能力,我和高中那些后进的同学遇见的时候就有了差距,我前十年不断的积累不是你用两年玩命学就一定能追过来的,这个差距根本不是智商造成的。而我的高中只是山东一个教育落后县最好的高中,每年本科率仅有20%,由于教育局禁止设立实验班,我的班只是全年级30个普通班之一,我在年级的成绩最多只到过第三。并不是我多聪明,我只是一只机灵的猴子刚巧被放到了一座没有老虎的小山当了几天霸王。上大学之后遇到了更多实力接近的同学,我就变得很普通了,经常遇到比我更“聪明”的人,也有那些怎么努力都超不过的。而这些更“聪明”的人,他们有的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了,很多来自某省的重点高中的实验班。此时我成了儿时缺乏积累的后进生。毕业后在社会闯荡了很久,现在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多是毕业于985、211,不乏一些所谓top2、国外名校之类的。和他们相处久了,确实感觉见识广、有内涵,但是论智商,并没感觉高的不可一世那种。很多时候大家把一个人的成功归功于他的聪明,其实只是他的运气更好罢了。你聪明是因为你有幸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而他笨是因为没人给他供养。我吹了一番牛逼不是为了炫耀或者贬低什么,不是为了宣扬命定论和抨击社会不公,也不是想说明人的智商没差距。和身高一样,人和人的智商也是有区别的,但如同多数人在1.70m左右,多数人智商也不算是天差地别。比上,总有像最强大脑里那些你无论努力也达不到的大神;比下,总有些蠢萌的非洲黑哥们。但是一般来说,你所竞争和生活的圈子最后剩下的是些和你差不多智商的人。你觉得自己太聪明或者太笨,多半都是对自身定位有问题,比错了对象。要知道,最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努力的,因为和最聪明的人竞争的也是和他一样聪明的,不努力他也会被超过。一个人变强的过程是漫长的,没有人能一步登天成为天才。而且你越努力就会进入更高端的圈子,遇到的人也越强,这是你会有种我很笨很弱的错觉。话说回来,别人成绩好自有一些你未必了解的原因。他强任他强,你不要失去信心和动力,尽可能去接近乃至超过他就是了。人们爱给自己定了一个未必能达到的目标,用积年累月的努力去实现它,最后可能大多数只获得些微不足道的成果。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如周星驰所说: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中学的学习还是要善于总结,不是知识点都背下来就完了,也不是题目做得多就能解决问题。然而这种事情老师是帮不了你的,你只能自己做,或者碰巧遇到一个超级牛逼的人,跟你讲这些东西。不过只要你不是自己弄明白,而是被讲,你永远就失去了达到最牛逼的机会。总结本身不是过程,而是目的,这也是需要练习的。而总结的结果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学习学霸的学习方法固然有用,但成为学霸的思维方式,才是对还未变成学霸的普通人真正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