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有人两天投1个,有人一周飞4城:VC/PE暖冬到?( 二 )


“从目前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 , 头部机构确实展现出更活跃的投资行为 , 联系项目与出手次数明显增多 。 对于这个现象 , 我认为是一种疫情后恢复正常的合理趋势 。 ”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勍对投中网分析称 。
首先 , 头部机构子弹充沛 , 疫情期间被动“压抑”了投资决策的进度与数量 , 在逐步恢复正常的过程中 , 投资必然会回归常态化 。
其次 , 疫情也给了投资人另外的一个评判项目的维度 , 对于在疫情期间仍然表现出增长动力和增速的项目 , 投资人会进行不容置疑的快速决策 。
最后 , 2020年上半年的相对谨慎客观限制了头部机构的既定投资计划 。 在疫情稳定后 , 投资人也需要把缺失的上半年的投资数量尽快找回来 , 尽可能地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
或许正因如此 , 近期 , 头部机构时常联手出击 , 扎堆明星项目:大家相互背书、资源互补 。 共建生态 , 期待在退出之时赚得盆满钵满 。
那么 , 中小机构去哪儿了?
中小机构洗牌:部分基金子弹所剩无几 , 不盲从是生存之道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 从机构活跃度来看 , 2015年投资30起以上的机构比例达到峰值占比3% , 但2016年以后 , 投资活跃的机构比例在逐渐减少 , 2020上半年 , 该比例已缩减至0.2% 。
从回报角度看 , 2012年之后开始投资的基金呈现出两级分化的态势 , 头部基金的回报在过去10年间均超过20% , 尾部25%的基金得到的回报在逐渐降低 。 对于尾部基金而言 , 2017年之后成立基金的IRR中位数只有4% 。
暖冬虽已至 , 但中小机构的竞争和淘汰却在加剧 。
“2014、2015年成立的那波人民币基金 , 现在手里的子弹基本所剩无几 。 ”远海明华母基金的一位高管曾表示 , “它们多数正处于第二支基金的募集关键期 , 很多项目还没有退出或得到阶段性发展 , 投资能力还未得到验证 , 寒冬就来了 。 ”
2020年 , 在经济承压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 , 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在持续作用 , 资金和优质项目向头部机构汇聚的趋势愈发明显 , 有品牌效应的投资机构吸引了市场上大量资源 , 募投成绩与中小机构逐步拉开差距 ,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
近一段时间以来 , 由于优质项目的稀缺 , 在一些质地一般、有上市前景的企业融资时 , 更多的知名机构也会上前争夺份额 , 这让本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机构变得更加无所适从 。
不过 , 投中网调研也发现 , 无论在募资端 , 还是投资端 , 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中小基金总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对投资行业而言 , 各家投资机构的规模和投资策略会有所不同 , 马太效应存在有其合理性 , 但能否最后被被验有效还需要时间 。 ”孙敬伟称 。
晟道投资CEO薛宇宁相信 , 马太效应虽是必然 , 但若中小机构能尽早找到自身发展定位 , 不在行业中盲从 , 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 。 从自身来看 , “晟道投资的逻辑就是以控股投资为主 , 小股权投资为辅 , 能与我们拟投赛道纵横结合的项目 。 ”
易果生鲜 , 便是薛宇宁近期抓住的一大标的 。
此前 , 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因负债23亿进入破产重组而引发广泛关注 。 2020年11月10日 , 晟道投资宣布成为“易果生鲜”破产重整唯一投资方 。
“它能让你控股 , 说明项目本身基础是好的 , 但暂时它有点‘贫血’ , 需要我们帮扶 , 输血 。 若输血后 , 项目能恢复健康状态 , 机构便可与企业一起把蛋糕做大 。 ”薛宇宁如此阐述自身的投资逻辑 , “再加上现在市场资金端出现松动迹象 , 这让我们在募资端能释放更多利好条件给LP 。 ”
项目险中求生:打铁还需自身硬 , 应在暖冬备好粮草
正如资金在流向头部机构 , 头部项目的话语权亦在加剧 。
“项目也是带着‘你有钱 , 资金属性明确 , 我才和你接触’的意向而来 。 因此只能说 , 现在项目越来越明白 , 他可以拿什么钱 , 不能拿什么钱 。 ”薛宇宁对投中网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