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啥共同点( 六 )
平台基础好带来的东西就是,我不仅享受了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我的老师和同学都特别正常,不存在什么针对我校园霸凌,歧视。
身心健康,以及对整个世界有积极的看法,和从小我接触的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至今回忆起以前读书的时光,都能记起很多美好的片段。比如初中语文老师带我们在夕阳下读诗经;高中时,我们一个小组的人,一边打扫卫生区,一边一起背《归去来兮辞》等等。
再比如,我高三是在奥赛班,班级是文科年级前十五,班级里的同学大部分家庭都特别优渥(干部子弟偏多),我同桌就是当地某局长家的千金,我俩关系至今都特别好。我们自习课一起玩狼人杀,他们还瞒着我,给我买了蛋糕,一起过了十八岁的生日。
经济差距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下了晚自习,我同学的父母都是开车,我父母步行来接我,但我们互相打过招呼就都开开心心回家了,也没什么影响。
一个好的平台基础,其实是塑造孩子对于学校的认知和对于外部世界的基本认识。
当时在我眼里,上学就是件挺开心的事情,除去老师很会教,课堂很有趣,而且老师同学都特别好,好朋友都在身边,我特别有去学校的积极性。
但是,以上一切基于,我父母虽然借钱给我上学,这件事我知情,但是他们对我没有任何成绩上的要求,从小学到高中,不要求我回报,就真心觉得是自己做父母应该做的。我对上学这件事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
如果学校是这样的地方,换了你,你会不好好学习么?
2.家庭基础——观念基本盘我们家家庭条件很差,说白了,特别穷(因为下岗潮),具体经济状况参考:我父母目前几十年下来,存款只有十万块,六万拆迁补偿,其中还有四万是我给的。
但我父母人品没得说,而且感情基础很好,日常撒狗粮且从不避讳我(那是非常没眼看)。家里亲戚有奇葩,但是基本都是正常人,平时走动频繁,大家也经常互帮互助。
我家住棚户区,但是邻里关系特别好,在棚户区拆迁后,我家邻居坚持和我家买了一个小区的拆迁房,几家的关系就是那种放学可以直接去对方家里吃饭,丝毫不用客气的那种。
这样的环境里,我感觉自己最受益的有两点:
第一,安全感
第二,因为家庭因素,道德底线比较高
因为家庭很稳定,关系融洽。所以我和别人相处的方式不别扭,真心换真心,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都挺顺利,朋友不多,但是关系很铁。
除了这个,我现在的小成就得益于我特别能折腾。
比如选文理科,选专业,选考研还是工作啥的,都是我自己选的,我父母从来不管这个,前半辈子,都是自己一通折腾猛如虎。
我敢于这么瞎搞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因为不管怎么样,除非是违法犯罪,我父母都支持我。即使我搞砸了,我父母也不会怪我。这个大概就是家庭给的安全感。
以及在恋爱方面,我之前交往过的男友里,有多子女家庭和离异家庭,当时相处过程中,我觉得特别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就觉得不可思议,后来相处地特别难受。可能这个是原生家庭的因素,我和自己老公相处就很舒服,我俩原生家庭都是很和谐那种,感觉家庭观念上没啥冲撞。
其次,我父母道德底线特别高,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因为我爷爷是老党员,1921年生人(不确定,老爷子自己也记不清),原本是放骆驼的,后来党来了,打土豪分田地,才当上了棉花厂的厂长,各种贡献国家,落下一身病,也没啥财产。整个人就是特别正气凛然,常年阅读语录和马哲,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我奶奶不识字,但是那种古道热肠的西北女性,比如我小时候还有来讨饭的,我奶奶每次都和人家聊一会,然后给馒头(当时吃黑面的),有的时候还请进院子,一起坐一会。上门化缘的也都给,从来不撵别人。凡是有好吃的,一定端给邻居一碗。
因为我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就做人这块也耳濡目染。
我父母也是,道德底线高,虽然穷,但是有股志气在。不以自己清贫为羞耻,的确没啥本事,能力眼界有限,但为人特别和善。
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人请我爸爸去那种场所,我爸勉为其难没下朋友的面子,去坐了一会。就和一个小姐聊了起来,然后我爸把人家送回家,还和他老公聊了一会,得知迫于生计,完事给了人家钱。回来就给我妈坦白说了,我还记得我爸还抹眼泪了(我爸特别感性一人,常年猛男落泪,就是看电视也会哭的那种)。
我爸爸之前开过出租,早些年有人在车上丢东西,那是真找不回来的。但我爸真的会把那些东西都送回去,有的时候是送警察局。我记得最贵的是一个金立手机,好像是一个喝醉的老板丢的,还是送我上课的时候,我在坐垫底下发现的,然后是我和我爸一起送警察局的。
我父母对我的潜在要求是,成才随意,但一定做个好人。
我小时候只被打过两次。
第一次,我还穿着开裆裤那会,把用麸子活泥巴玩,我爷爷打了我一巴掌,因为浪费粮食。
第二次,我在家饿得不行,拿了我妈妈一百块去买了方便面,我妈妈揍了我一顿,因为取而不告,这是偷盗。
我老公讲过,追求我的时候,他对我特别心动的一次。我当时还在南京工作,假期超级忙,下课后已经八点多了,开视频的时候,他说给我定个外卖。当时我说,外面下大雨,外卖小哥不方便,我这边有坡,会摔到,我这会自己出去超市随便买点。他说,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子太温柔了。
其实我这种做法,也就是耳濡目染于自己的长辈。
好的家庭关系,其实是人生基本盘。你对待他人的态度,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和这个有关。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结果之一,之后的个人成就和发展,个人的幸福感等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家庭关系。
作为父母,特别应该做好自己,理顺自己的人生,再去教育孩子。你自己都做不到,强加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本身就会质疑这件事的合理性。
作为老师,我可以笃定讲,我见过的真正优秀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格稳定,幸福感足的那种。
凡是父母什么都做不好,还要强加孩子意志的,以及家庭关系不稳定的,到了一定年纪,都会反弹。说到这儿,我有特别多例子,这就不讲了,大家都懂,说了我都心疼自己的学生。
3.自由——发展的可能性为什么要给孩子自由?因为这是最基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
我父母不监督我的学习过程,不限制我的交友自由,不限制我的阅读自由,不限制我的金钱自由,不限制我的选择自由。
唯一一个,就是出去玩,晚上十点前得回家。
原因特别简单,我爸随口说过理由,他说,我是个人,你也是个人,人和人肯定不一样,我也管不着你干啥。只要不违法犯罪,我和你妈妈觉得你开心就好,就生你一个,生出来又不是让你受罪的。
结果就是,我很早就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
因为接触各类人,很早就吃过一些人的亏,所以知道该交往哪些人。
很早就读过各类书籍,各类碟片都看过,精神生活挺丰富,能接受多元的观念,爱好特别多,很少孤独,一个人待着特别爽。
我特别享受自己做选择,然后自己给自己兜底的感觉,在团队里,乐于且敢于担责任。
朋友对我的描述是,野草属性,扔哪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我分析了一下,很多孩子不自由的核心因素在于,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一个区别于自己的人,他们非常喜欢把孩子当小的自己,然后往一个理想的模子里摁。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不开心,自己不开心。因为理想的自我是一个趋近完美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不可达到的目标。
而且在教育学理论中,人,的确有先天性,生而有差异。
试想,如果每个孩子是完全按照自己父母的期待长大的,而父母的期待本身就是有时代和个体局限的,那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
我们搞教育,是因为新一代,带来的不是过去世界的重复,是新世界的可能性。
很多父母搞教育很累的原因——人菜还爱管,越菜越爱管。
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行走,孩子成长,父母也轻松,互相折磨不可取。
4.低要求加高浓度彩虹屁(夸奖)——自我认知基本盘我爸妈特别爱夸我,小到胎梦,大到成绩,工作,反正哪哪都满意。
我记事特别早,记得特别清楚一件事,我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考了好像是六十多。
当时是家长会加公布成绩一起,我们班当场就有个家长把自己孩子打了,我都吓死了,心里特忐忑。结果,我爸特别开心,带我去吃了儿童西餐,理由是我家宝贝会考试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在开心个啥,但是就是对考试这事,没啥畏惧了。
后来成绩一直就那样,因为我小时候病特别多。二年级的时候,我爸特别开心和我讲,语文老师夸你了,写作文居然会用比喻句,我妈也在旁边各种帮腔,然后又带我去游乐场玩了。
反正我爸妈从此之后就是我个人专属彩虹屁大使,连我在门板上用毛笔乱涂乱画,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用肥皂水制造驱蚊水泼自家玻璃之类破事,他们都各种夸。
后来我初高中班主任也人均彩虹屁爱好者,甚至声称我就是上北大好苗子。家长别问,问就孩子乖巧努力又博学,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可能周边环境特别能影响自我认知,我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就比较高,真的会觉得自己是个人才,所以到了高年级也会对自己有高要求,特别是高中阶段,不怕大家笑话,我真心觉得国家缺了我这个人才可真不行。
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几乎高中三年上课掐表来全程集中注意力,都是六点起,晚上一点多睡觉,写完作业,背完所有知识,还要自己找练习册补一下不好的学科。睡前自省今天的缺漏。
当时我正在读曾国藩和王阳明之类的人物传记,完全是按照圣人标准自我要求,真的是在父母的彩虹屁中迷失自我,哈哈哈。
其实每个人都对自己会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周围的参照物很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欣赏特别重要,一方面是给前进的力量,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建构他对自己能力和潜力的认知。
长大后,我看教育学理论,其中有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孩子的自主性建立在他的责任感之上。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定位是社会中的关键角色,他得为更多人去做事,那他的成长很快。其实就是通过教育链接个人发展和社会,尽快进入社会角色。
举个例子,我当时带过很多南外的学生,其中有很多权贵子弟,不是大家想的无脑霸总,很多都特别早熟和优秀。
我通过聊天和观察,其实很多孩子很早就被父母告知,自己要继承家里的一部分家业,或者经常出去官场社交场合。他们天然觉得自己将来是要做大事,很明确自己未来发展不同于大部分同龄人,里面大部分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不平凡。
如果你和校内优秀的孩子相处过,你会发现,越高年级的孩子,他的自尊感和自我期待是很高的。
我们普通家庭,在不能给孩子一份家业的情况下,多多夸奖,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潜力。到了高年级,他找到自己和社会的链接点,学业和事业会有起飞的可能性。
其次,高度夸奖和低要求,会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不畏惧,甚至会喜欢学习。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这个和打游戏是一个原理。
如果打游戏没有成就感,极少得到奖励,老是受挫,受挫后还有人给你物质处罚和精神打击。你猜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喜欢玩这类游戏么?
本身事业成功和学业成功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东西,如果家长用自己的判断天然给孩子设门槛,就像是从小栓在桩上的大象,长大之后,你把它的链子解开,它也走不出那个圈去。
以上,是基于我自己个人经历和差不多八年教学经历的一点所获,希望能对家长和孩子们有启示。
我自己未来也要当家长,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写下这些也是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自己批判过的那类人,要为这个新生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业,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打好基本盘,和这个新生命互相成就,不辜负这段人生经历吧。
- 一个外地孕妇乘坐交通工具进了北京之后,在交通工具上生产,孩子有北京户口吗
- 夫妻二人因为小事挣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最后向已经年满二岁的孩子提出援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咋做
- 2020年9月底一个人去北京玩7天,咋玩,女孩子,要不要报团,一个人住酒店会不会不安全
- 原来,女孩子长大了是没有家的…?这是属于毒鸡汤吗
- 男生咋样让自己优秀
- 35岁,为了陪孩子在北京上小学,辞掉周边小城国有银行的工作,老公在北京国企,高级工程师,这个决定对吗
- 司蒂姆儿童手创北京直营店开业了,你带孩子体验过了吗
- 孩子「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家长怎样引导才更合理
- 为啥中国父母见不得孩子打游戏
- 怎样看待武志红提出「父母是孩子想象与现实世界中的过渡世界」这一观点,这对家庭教育带来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