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文综选择题咋样才能错五个以内( 二 )


A.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B.加强对总督的控制力度
C.在行省内推广公民法D.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选这道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觉得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有关的题目都特别的有思维,有深度。
现象分析题。首先应该归纳整合材料信息,明确材料里面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再根据现象背后的时代背景去进行合理推测分析。
本题中的现象:
1.古罗马行省议会召开内容包括对即将卸任的总督的投诉
2.投诉直接提交给元老院或皇帝,皇帝直接回复行省议会
整合分析:
1.行省议会投诉即将卸任的总督
2.行省议会与皇帝之间关于投诉的处理是直达的,不经过第三者。
分析选项:只能选B

谢谢大家的感谢和点赞。

2018.2.20第一次更新
地理
在上次回答的内容里面,我主要强调了地理选择题的三种训练方法:
多做全国卷的地理选择题(目的是掌握方法和命题思路)提高人文素养和逻辑推断能力多做符合新课标导向的选择题组第一,从高考题中学方法是最有效的,但尤其注意的是,全国卷考区的学生只做全国卷的试题(加海南卷)。因为全国卷的命题思路与其他省市区(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的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如2016年的贝壳堤和磷累积带的题目,都是先提供给考生地理原理之后再让考生自行理解推断后运用。



今天做了一套地理选择题,得了满分。这里的第一个题组很明显是改编自2015年全国I卷的雨水花园的那一组题。
第1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顾名思义就是从四个答案中找出明显与其他类型不一样的答案。该题中B,C,D三个选项的答案都位于800mm年降水区域内,故答案选A。
第2题采用的是材料对应法,阅读材料选出选项即可。
第3题是2015年的全国I卷的变式题,我看到这道题我首先便排除了D(可以看到我是把D划掉了的),直接去思考A和C之间到底哪个是正确答案。后来重新读了材料之后,发现材料里面强调的是雨水收集系统,故核心功能为增加下渗量——蓄水。
2015年全国I卷中的原题是“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答案选“利用和控制雨洪”。原理和这个一样,因为材料中说到了“雨水花园是模拟自然界汇集雨水的浅凹绿地”。
综上所述,地理选择题的做题不仅要灵活运用方法,更要把握材料与题组之间的关系。由上面的改编题可见,高考对考生的人文素养的要求是很高的。
关于控制变量法,下面还有一个典例——2017年全国I卷。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方法,高考题每年其实都是变换载体考查方法。










------------------------------分--------割--------线-----------------------------------
谢邀。在读高三文科生。文综选择题一般错3-6个。参加过北大的优特测试。
众所周知,文综选择题一共35道,每题4分,一共140分。所以可以想象,文综选择题在文综考试中的地位。
高考文综选择题错五个以内算是高分了,我们学校属于省重点,每年高考选择题错五个以内的人都是个位数。

现在进入正文。
首先,文综选择题如果你想做好的话,你要有全面的人文学科素养。也就是说,我对政治历史地理这三门课程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层次和知识点的表面。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别就是通过文综和理综来呈现的,高考试卷上面写的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考生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考查,而不是考查你背课本背得熟不熟。
从广度来说,应该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学习文综的过程中不把政治历史地理三门课程孤立起来,而是以一种整体的角度去构建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刷题多了会发现,政史地之间的学科渗透性是很强的,如2017年全国卷II的第一组题,考秦岭淮河线的,可以用历史行政区划的知识来解答)。
从深度来说,就是深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并且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比如政治,每一本必修里面都谈到创新,这时候可以将“创新”做一个小专题,从不同的考点和考向来解读。

现在分科来解读。
1.政治
政治选择题一般都是四选二的组合型选择题的模式。做政治选择题要排除法加直选法相结合。
首先找到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排除掉之后,剩下两个答案。找到共同的,接着比对其他的两个选项。
使用排除法的前提就是特别熟悉政治教材,对教材上的观点都了解的很清楚。
接着就是关键性的步骤——比对
这个步骤真的是很关键啊,同时也很微妙。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和段落大意,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对的时候一定要扣准材料,从材料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这也是文综选择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之一。

2.地理(高中三年一直80+)
地理的选择题一直是我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全国卷的地理选择题特别强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所以在做地理选择题之前,建议先把全国卷的地理选择题真题多做几遍,找到一些手感。
特别关注的题目有:
2016年全国I卷7-9题:贝壳堤
2016年全国I卷10-11题:磷累积带
2015年全国I卷1-3题:雨水花园
2015年全国I卷10-11题:黄河三角洲水位变化
从这些题目里,你可以感受到,全国卷文综对考生的能力定位和要求是非常高的。
进入二轮复习,我正在把知识点细化归类。如这一组2017年1月的发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上的刘根生老师出的模拟题,在2017年-2018年多个大市模拟考试都出现过。这一组题和高考的命题思路基本相同,强调人文素养和逻辑推断能力。






解析是我自己写的,在这一组题中,我采用的是情境推断法——把选项中的答案代入到材料提供的地理场景或者地理信息中,去推断答案与材料和实际是否符合。
关于地理选择题,首先应该把地理选择题归类,如分为考查太阳方位、推断季节、推断省区和位置、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纯文字地理选择题等等。
然后再归纳整理相应的解题方法,并将这些解题方法应用到自己做过的题目中,比如下面的这道题。




3.历史
历史选择题也是我最头疼的之一。在一轮复习之前,基本上保持在错3-4个左右的水平。一轮复习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历史选择题进步很快,一般现在稳定在1-2个。(别小瞧这1-2个,在高考考场中就是4-8分)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心态。因为我的历史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在这一科上面我并不抱有很大的期望,即使我的历史选择题错6-7个别人错1-2个也无所谓,只要我把这些知识点和题目都弄懂。
历史的选择题我曾经一度苦恼到底选什么样的方法提高,一开始选择按知识点复习,因为历史的知识点太多太碎,最后不得不放弃掉。后来选择按通史的模式复习,也是收效甚微。在屡次大考碰壁的情况下,我选择按题型来训练。
我自己将历史选择题分成了五大类:细节理解题;情境推理题;现象说明题;现象分析题;表格、数据分析题。
按照题型分好类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题型进行训练。但是始终要记住一句话,高考考的是考生的史学素养,是你运用历史知识和原理分析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读书比别人都努力都用功,最后反而历史选择题做的没有别人好的原因。
有时候不需要了解很多历史知识,只需要阅读理解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就可以解决很多类型的历史选择题。
|本人2016级全国卷文综选择全对,我能吹一辈子2333
无论学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知识逻辑体系。我先大致梳理一下我会更新的目录,然后慢慢补上来吧。内容可能还是比较多。
本来打算直接拍照的,但是稍微看了一下,因为我用的是杂记本的形式,所有高考相关知识都在同一个笔记本上,有集中梳理答题技巧的部分,但有的部分还是比较散,笔记的部分我慢慢打成电子版可能更好一些。
其它回答有的答了一些中肯的答题技巧,我就先更了心态部分。同时我认为心态(考试状态)占了选择题50%的要素。
目录:
一、心态建设(已更)
二、思维体系(已更)
三、考点梳理
四、文科答题要点总结(6.6更,鉴于不是考点梳理的时候,先更技巧)
4.21
一、思维心态
要说到最后高考为什么我可以拿到选择题满分,我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有灵气地学习。重量,但更重质量。我刷的每一道题都应该带给我新的知识,新的逻辑或者是新的盲点。而不是盲目地刷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分明那些卷子里面同类题满满,一通则百通。
选择题错误多不用急切。你要感谢你的卷子帮你查漏补缺,并且下一次一定不会再错。你需要记忆的是知识逻辑,而不是近乎无限的知识厚度。
一定要耐着性子自己梳理答题方法。
然后我要强调的是,怎么真正进入答选择题的状态。
考试状态是个很缥缈的东西,但是对选择题的答题正确率影响却相当大。你没有一个冷静分析的考试心态,就不可能看得清楚题目,自然不可能选对。
塑造自己的考试状态我分了软硬件两个方面。一是软件方面,怎么做心态建设。这里提供我自己的一些心态建设做参考。我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比较重要的考试过后都会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反省,摘取当年高考前一个月的一次反省如下
“你如今的状态嗯?拿得下高考?...可能不行。文综如何备战?想,想内容,想答题方法,想思辨。忽然想到一个办法说不定能让你清醒,判定题型,一定要判断题型,想清楚它在考什么。哪个点能让你从普通考生中脱颖而出,不要漫不经心地以一个普通考试心态去做,而是以精英的姿态...”
这里给了自我一个作为精英的心理暗示,并且自我给出了确实的解决途径和愿景。每次这种心态建设都是在我高考高压即将崩溃的时候做的,面对高考决不能软弱,它是一场战争,士气和勇气必须自我做好建设。这里的士气和勇气不是平白无故来的,你胸有成竹,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科学地规划了复习计划,所以有士气;你明白高考是一场战争,你是战士,为了胜利的荣誉你不能退缩,你要证明给别人看你的能力,所以有勇气。
另外我每次考试前把最需要达到的心态都会不停地默念,或者写在草稿纸上提醒自己。比如说“一定要细心!!”“审题!!!”“充要条件!”之类的。也有一定的效果。给心态从冷静和信心定基调,读题就清晰,审题审明白了,这道题也就任你宰割了。
二是硬件方面。高三学习高压,我的硬件是两包雀巢咖啡,喝下去我考试的时候人都相当精神清醒。为我的心态建设贡献了不少力量。
今天先更到这里,同学们多催更的话说不定我更得更快hhhh
二、思维体系
也就是知识体系,只有知识成为了体系,你才是在有灵气地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一片散沙。当你对知识体系了若指掌,每一个孤立的题设,你都可以轻易地顺着了解它的逻辑体系,它会考你什么,会牵涉到哪方面的知识。
然后来说说具体怎么建立。
从电子软件来说就是“思维导图”app那个形式。
通过总分总的形式,把每个学科的思路梳理出来。比如政治第一单元什么什么,第二单元什么什么哪些原理。画成横向树枝状最好。具体怎么梳理自己来定,很多总复习的书上也都会帮你整理好,可惜的是许多同学有时候都忽略了这基础的东西。可这确实对你真正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东西。
同时我要提到一些小技巧,就是对文科术语进行自我简化比如说社会主义-\u0026gt;社义等等。通过这样的技巧你能自行归纳背诵的口诀。默写知识体系的时候也非常有用处,你只需要知道你在干什么就可以了。
在这里关于自己理口诀的问题,我自理的文科口诀在另一个小本上,手上的笔记本只有整理语文答题技巧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抒:直借触志情用古,小大卒章首扣伏
细描:情形氛真感(染)精可读
这里的口诀是基于非常多的答题训练后,自己根据答案归纳出的其中可能出现的得分点。因为语文阿,文科,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会,而是说你考试时候脑袋卡壳了想不到那方面。考试前记下口诀,上场后马上趁着新鲜默写下来,这些口诀每个字都是好几分提练出来的,能带给你很多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