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一度被封杀,刚回归又火出圈,不愧是她( 四 )


事实上 , 带着一个三百万的茶杯去上学 , 这件事本身就可信度极低 。
但贴吧里的学生不管这些 , 只揪着王晶晶刁难同学这点 , 对她口诛笔伐 。
在这样的偏见之下 , 王晶晶的每次发言 , 都会被扭曲成新的谣言 。
她说自己的舅舅很有钱 , 被误读为「年收入几亿」;
她说以前矫正过牙齿 , 被误读为「小学就整过容」;
她开玩笑说「我又不缺男朋友」 , 被误读为「私生活混乱 , 男朋友不断」 。
于是 ,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女」在贴吧诞生了 。
那段时间 , 贴吧里都是关于王晶晶的帖子 。
甚至有一位男生 , 用了很长时间和王晶晶网聊 , 只为取得信任 。
最终从她那里骗到一张私密照 , 转手就发到了贴吧 。
从那以后 , 王晶晶患上了抑郁症 。
她变得无法再相信身边任何人 。
甚至在多年之后 , 收到节目组邀请 , 还在怀疑是不是恶作剧 。
终于 , 在被网暴长达8年过后 。
忍无可忍的王晶晶 , 将贴吧的管理员蒋某告上了法庭 。
王晶晶虽然没有遭受生理上的疼痛 , 可这种心理上的折磨 , 是一种更残酷的霸凌 。
《和陌生人说话》用两个极端的案例 , 一再提醒我们关注「校园霸凌」 。
诚然 , 校园霸凌背后的成因涉及很多因素 。
很难指向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 。
正如王晶晶在节目中所说:「我遭遇了霸凌 , 可我却不知道该去恨谁 。 」
那些发帖和回帖的人 , 每人手里都有一根不起眼的火柴 。
有人引燃火苗 , 如果放任不管 , 可能片刻间就熄灭了 。
可就在这时 , 所有人都把手里的火柴丢出去 , 于是就燃起了大火 。
很难说纵火的元凶究竟是谁 。
这也是「校园霸凌」的一个典型特征 , 多方作用的结果 。
所以 。
如何应对和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 , 也一定要依靠多方各司其职 。
其中最关键的一定还是家庭因素 。
家庭的教育理念、沟通方式、成长环境等都会有影响 。
每个卷入校园霸凌的孩子 , 背后大多有一个破碎疏离的家庭 。
而校园霸凌时有发生 , 往往也是因为成年人的失责和围观者法律意识淡薄 。
陈泗翰的母亲分享过一次她的遭遇 。
在儿子出事后 , 有一天她路过学校门口 , 目睹了校园霸凌事件 。
一个孩子被十几个孩子围着欺负 , 脸上全是血 。
陈泗翰的母亲立刻报警 , 警察一来 , 闹剧也及时制止 。
事后陈泗翰的母亲放声大哭 。
因为她想到自己的儿子 , 如果当天围观的人群中 , 也有一个人能够报警的话 , 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
最后 , 当然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 。
只是 , 目前和校园霸凌相关的法规分散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 。
对于隐蔽的霸凌行为 , 如发生在王晶晶身上的网络霸凌 , 以及陈泗翰这样在防卫中失手杀死霸凌者的情况 , 尚未有明确的说明 。
同时 。
《狱外来信》还额外提供了一个看待校园霸凌的角度 。
主持人陈晓楠解释了这期节目的初衷 。
要关注被悲剧改变了命运的「更生少年」 , 他们会如何成长 。
【王晶|一度被封杀,刚回归又火出圈,不愧是她】很多时候 , 我们会在新闻中看到各种校园霸凌事件 。
事情发生了 , 在惩罚和教育过后 , 还应该关注当事人的心理状态 。
因为霸凌带来的阴影 , 很可能会伴随终身 。
针对受害者和施暴者 , 我们需要心理辅导和调解感化 。
以暴制暴也绝非是应对之道 。
毕竟 。
不是任何人都能像陈泗翰那么幸运 , 可以收到一封封充满爱意的信件 。
作为一档与时代共振的节目 , 《和陌生人说话》每期都会抛出一个社会现象 。
然后引导着观众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
始终保持着独有的人文关怀 。
一棵草蔫了 , 或是枯萎了 , 拔掉它很容易 。
难的是真正有人愿意附身去研究土壤 , 找出小草为何会枯萎的原因 。
这也是《和陌生人说话》节目存在的最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