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和你结婚”,俩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二 )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曾说:“三四岁的女孩很依恋爸爸 , 男孩则依恋妈妈;这种恋父(恋母)的表现 , 其实是女儿与爸爸、儿子与妈妈分别练习两性相处能力的过程” 。
孩子通过与父母、同学不断的通过[结婚、过家家]等游戏 , 来表达内心单纯的喜好与爱 。
孩子“求婚”被拒 , 父母应怎样引导【“妈妈,我要和你结婚”,俩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对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 , 不仅会向父母“求婚” , 还很可能与同学“求婚” 。 当与同学“求婚”被拒时 ,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 才会不伤及孩子呢?
当孩子“求婚”被拒时 , 父母也应该保持平常心 , 不要让孩子觉得“被拒”是件很可怜的事 。
“妈妈,我要和你结婚”,俩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文章插图
园园正在上中班 , 一天放学后闷闷不乐地对妈妈说:“妈妈 , 萱萱说不要和我结婚?”看着垂头丧气的园园 , 妈妈内心觉得儿子好可爱、也很好笑 。 于是鼓励儿子道:“萱萱为什么不想和你结婚呢?”
第二天 , 园园真的去问了萱萱 , 结果萱萱说:“园园做游戏时总是不小心踩到了萱萱的脚” 。 随后园园说以后都不踩萱萱了 , 于是两人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
因此 , 当孩子“求婚”被拒时 , 若是性格开朗的孩子 ,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问问原因;但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 , 就不要鼓励孩子去试 , 应该引导孩子[放下] 。 比如:“没关系 , 萱萱不愿意和你结婚 , 你可以去找别的小朋友啊?”毕竟 , 每个人都有勇敢表达爱和选择拒绝的权力 。
总而言之 , “结婚”两个字在大人心中很敏感 , 但在孩子的眼里 , 却是纯粹、单纯的 。 当孩子向你“求婚”时 , 不妨抛开担忧 , 带上童趣 , 陪伴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吧 , 同时也教会孩子学会爱 ,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