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宽仁新星|第15期 田茗源:阻击“甜蜜杀手”履行最平凡的守护( 二 )


在学习期间 , 外科是众多学生眼中的“珠穆拉玛峰” , 选择外科挑战手术禁区 , 成为最厉害的“一把刀”是大部分医生的第一选择 。 而内分泌代谢病科非常不起眼 , 田茗源在学校期间也没特别注意到这个分科 。 但后来 , 他的一位亲戚患上糖尿病 , 没有引起重视 , 也没有规范用药 , 很快就发现患上肿瘤并去世 。 病情发展之迅速 , 让田茗源震惊 , 当他再去深入了解糖尿病时 , 中国居然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人群 , 这个“甜蜜杀手”的冷酷以及大众对这个疾病的轻视 , 让他再次震惊 , 于是 , 在进入临床后 , 他选择向这位杀手发起进攻 。
临床时间里 , 他系统地学到了各种内科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 , 尤其是规范化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甲状腺疾病 ,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 , 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诊治经验 。
一次值班 , 遇见一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的患者 。 他发现这位年轻的患者是糖尿病初发 , 经过一系列急救后虽然逐渐康复 , 但糖尿病必然会终身伴随 , 而且并发症的危险也无法避免 。 他想如果能帮助患者提前将并发症的各种风险减小 ,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将会大大提高这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 。 患者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 非常信任田茗源 , 严格遵从医嘱 , 血糖很快得到控制 , 在商讨后续用药时 , 田茗源发现其中一种新药非常适合这位患者的情况 , 但当时这类药物并未进入一线治疗药物 , 只是作为三线药物推荐使用 , 在请示医疗组长和主任后 , 老师们也一致认为该药比较适合患者 。 田茗源随后与患者积极沟通治疗方案 , 患者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 , 也同意了这个治疗方案 。 出院后 , 田茗源与该患者保持密切联系 , 和田茗源的预期一样 , 预后效果很好 , 治疗很快进入“蜜月期” , 在他的指导下 , 患者逐渐停药 。 现在4年过去了 , 在日常随访复查时 , 这位患者仍然处于“蜜月期” , 血糖正常 , 一直无需服药 。 而当时他们选择的新药现在也被国际指南推荐为一线药物 , 被众多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 田茗源也很感谢这位患者当时对他这位年轻医生的信任 , 他们一起携手跑在了并发症之前 。
钻研糖尿病并发症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聚焦·宽仁新星|第15期 田茗源:阻击“甜蜜杀手”履行最平凡的守护文章插图
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凶猛的武器 , 时刻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 为了提前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田茗源一直致力于早预防早发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 , 改变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处方 , 但田茗源发现 , 如果按照指南给病人讲 , 每天要吃多少克主食 , 多少克水果 , 病人遵从性很差 , 于是他自己总结出了一套通俗易懂的糖尿病患者饮食食谱:“粥、汤、面、粉要少吃;水果放在上午和下午的两餐之间;尽量选用杂粮、粗纤维食物作为主食 , 更要合理运动……”这样给病人一讲 , 简单又清晰 , 都能严格遵守 。
而在进一步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 他发现每个患者的病种、疾病特点、家庭环境、治疗时的状况和期望值都不尽相同 , 因此 , 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 更需要在标准化诊断的基础之上 , 再配合个体化的“对症下药” 。 而事实上 , 随着对糖尿病病理的不断深入了解 , 以及糖尿病治疗领域循证医学新证据和新降糖药的不断涌现 , 可供医生和患者选择的降糖药物种类繁多 , 因此 ,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一款药物 , 成为许多患者感到困惑的难题之一 。
在田茗源看来 , 降低血糖并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目的 , 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 ,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延长患者生命才是最终目标 。 为此 , 在科研方面 , 他一直深入钻研糖尿病神经中枢病变 , 在导师杨刚毅教授、李昱教授的指导下 , 并以此为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 CSCD论文3篇 , 为高风险人群 , 寻求在降糖控糖的同时 , 也能改善其认知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 从而避免出现神经中枢病变 , 如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