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院为何诞生如此多医学“01号”|2020年终盘点( 二 )


上海九院为何诞生如此多医学“01号”|2020年终盘点文章插图
勇于挑战难题、寻找全新解决方案 , 是上海九院的文化基因、立院之本 。 早在1989年底 , 医院就成立了科研办公室负责全院的科研管理工作 。 从那时起 , 每年一本的“学术榜”记录下当年院内的学术成就 。 30年来 , 册子越印越厚 , 2019年的这一册 , 分量尤重——上海九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首次突破100项 , SCI论文发表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中进入前十 。 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评估中 , 九院更是排名第二 , 与排在首位的瑞金医院仅0.26分之差 。
科研硕果来自几十年的厚积薄发 。 如何能让这份科研热情更进一步 , 让医院真正成为围绕患者之需、患者之痛而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工坊”?借力国家与本市的医学创新与转化的一系列政策东风 , 近年来 , 上海九院正着力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大力推进临床研究 , 构建“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的整合临床研究平台矩阵 , 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依托九院实体化建设的上海市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内首个3D打印临床转化中心等重磅机构渐次落地 。
上海九院还自主开发临床研究信息管理系统 , 实现临床研究全流程数据智能化管理;组建临床研究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 , 形成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某一疾病临床诊治或某一技术临床应用为目标的多学科临床研究团队 。
【上海九院为何诞生如此多医学“01号”|2020年终盘点】从政策、经费、平台、人才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 医院希望将丰富的临床经验真正化为未来医学的“宝藏地” , 由此形成一批创新技术、指南、治疗方法 。
当好“最后一公里”的助跑员 , 多渠道促进医学创新项目产业化
临床科研的终点从来不是论文 , 而是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命质量 。 邱蔚六院士就常对学生说:“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 。 ”他认为 , 对教学医院来说 , 三者缺一不可 , 而总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病人 。
随着医务人员自发的科研成果竞相迸发 , 如何让成果完成从论文到产品的转化 , 令广大患者“用得上” , 医院层面在此间的作为 , 一点不亚于马拉松“最后一公里”上关键的助跑员 。
为此 , 上海九院建立了医院层面的临床研究公共平台 , 鼓励学科交叉;在成果转化方面 , 医院成立成果转化办公室 , 负责全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 并聘请成果转化法律顾问 , 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路径;在资金方面 , 医院设立“科技成果孵化基金” , 用于鼓励职工发明创造 , 医院“创客基金”更是用于支持创新成果的样品研制等 , 做好转化前预备工作……
“有的已成功转化 , 有的正在转化路上 , 大部分项目已与企业对接 , 走上产学研医的通路 。 ”采访人员在上海九院成果转化办公室目睹到一张转化进程表格 , 长长的项目列表有的潜力巨大 , 已有不菲的估值或巨额转化经费;有的转化经费乍一看并不“弹眼落睛” , 却是弥补临床服务空缺的贴心发明 , 寻求转化意向合作的企业亦不在少数 。
“新的时代 , 创新与突破是最大的发展动力 。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郭莲说 , 凝炼百年岁月积淀 , 医院将不断总结经验 , 向更多疑难复杂医学问题发起攻关 , 在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
作者:唐闻佳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