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组织与商业( 二 )


随着年龄的变化 , 社会角色的变化 , 个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 比如刚进校园的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学生、已经有了家庭的职场人士、已经有了孩子的人的诉求是在不断变化的 。
正是这种个体+年龄层+地域环境的变化 , 构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人群 , 或者说圈层 。
二、组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 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人 , 聚集在一起 , 形成了组织 , 我们其实都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合群 。 组织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 比如公益组织、小组、贴吧 , 也可能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 比如公司、团队、群 。
回到人这个点上来看 , 既然人的本性大都是相似的 , 而组织又是人构成的;所以理论上而言 , 组织与组织之间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差异的 。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 , 就有江湖” 。
一般会有这么几种类型的组织 , 分别是:有着共同的原则、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信仰 。

  • 共同的原则就是大家一起做一个事情 , 约法N章 , 我只负责做我的事情 , 结果如何我不管 , 也就是说没有利益攸关;比较典型的形式是雇佣军 , 只需要办成事情就好 , 事情的风险和收益不参与 。
  • 共同的利益就是有利益攸关 , 事情成了可以分到对应的收益 , 失败了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比较典型的就是股份制的公司 , 收益和风险共同承担 。
  • 共同的信仰是超越了利益本身 , 只是为了把事情做成 , 即使没有利益也甘愿去做;典型的就是我党早期的时候 , 共同的目标是做成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
可以看到这几种类型组织的凝聚力是在逐渐增加的 , 从利益不攸关到利益攸关 , 再到超越利益本身 , 对应着组织的战斗力也是不同的 , 一旦交手 , 对战的结局也可能是不同的 。
三、商业商业归根到底是要考虑盈利的 , 这是资本的本质 , 也是商业的本质 。 用户价值也好 , 用户体验也好 , 创新也罢 , 都可以视为一种手段 , 一种达成商业目的的手段 。
俞军老师对产品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做产品 , 是用「创造新价值」为工具 , 打破旧利益平衡 , 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新平衡的过程 。
这里面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创造新价值、打破旧利益平衡、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平衡 。
为什么要创造新价值 , 因为这样才能打破旧的利益平衡 , 创造的新价值越大 , 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打破旧平衡的目的 , 是为了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新平衡 。
所以啊 , 单独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 做与不做的衡量标准就是性价比 。
这里面非常大的一个变量就是竞争环境 , 早期的时候 , 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 只要需求存在 , 随便做出来点东西 , 就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
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 , 一旦看到有套利空间 , 就会吸引很多玩家进来 , 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的跑赢竞争对手 , 或者寻求差异化的生存空间;原来做到60-70分的东西 , 现在可能要做到100分 , 甚至120分才行 。
好的机会大都是解决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 供给端不足就从供给侧入手 , 需求端不足就从需求侧入手 , 供给和需求都存在 , 那就提升撮合效率 , 降低交易成本 。
商业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种是拿着产品找用户 , 一种是手握用户找产品 。
前者主要的模式是切实解决了某些用户的某些问题 , 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提升原有的效率 , 降低成本 , 比如电商、打车 。
后者主要的模式就是通过某些方式或者手段聚集用户 , 然后再往其他模式上进行导流 , 比如互联网的三级火箭模式 。
手握用户找产品的前提是切入点是高频和大众的 , 用户的属性是和产品本身的模式密切相关的;比如新闻资讯类的流量往游戏动漫进行转化的效果 , 肯定比往教育电商转化的效果要好 。
回到单个产品上来看 , 大都离不开需求、生产和销售这3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