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述儿童画考级

“为什么要鼓捣鸟蛋”是我1999年1月28日 , 在光明日报上针对当时儿童画考级时所发表的一篇文章 。 时光飞逝 , 随着对儿童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深入,加之19年来蒲公英行动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 , 还有自己一直坚持的对边远民族地区儿童原生绘画的调查 , 发现持续20多年的儿童绘画考级 , 此刻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 于是我只能就自己的观点对儿童画考级再进行一些阐述 。
几乎每位孩子都有涂画的兴趣 。 对儿童来说 , 绘画是一种具可识别形象的符号系统 , 即便他们画的一根线或是一个圆 , 也都可显示出其创造性思维生成的明显轨迹 , 而这也是人类早期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需要 。 尽管儿童画画的起因尚不清楚 ,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 即他们作画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 , 也不会只是为了智力的启蒙 , 否则也就不会有世界各地基本相同的儿童绘画发展轨迹 , 和那么相似的儿童涂鸦行为了 。 我以为儿童的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的一种律动 , 是他们生命的需要 , 其图形与孩子的精神世界密切相连 。 尽管儿童早期绘画不具备成人观念中形的概念 , 但一旦我们把它当作儿童心灵的投射 , 便也就能够理解他们的绘画了 。
再述儿童画考级文章插图
陈子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江南韵 版画 点评:作者采用吹塑版画的手法 , 描绘一个古朴宁静的江南水乡 , 勾起游子心中难舍的乡愁 , 又是一首赞歌 , 讴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
注重生命成长和自我价值的美术教育 , 在激发儿童想象和创造力形成的同时 , 也让儿童有了安全感 。 而缺乏创造性的孩子往往都会存在某种心理防范 , 具体表现在他们无论做什么 , 或者画什么都需要外来的提示和经验 , 轻易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模式中 , 人们所采用的常常是以儿童画作品为依据的评价方式 , 它所注重的是技能的发展 , 而忽略了儿童情感与思维过程的存在 。 而儿童画考级更是将儿童置于了特定的 , 像参加高考似的那种封闭的环境 , 然后让儿童按照他们所规定题目来画画 , 接着再由所谓专家统一评审 , 以给儿童绘画水平定级 。 从4岁至16岁 , 共分13级;且其中还细化为水墨、素描、花鸟、风景和人物等多科 。 甚至还根据评审结果来量化和认定教师教学的好坏 , 且以送参考学生多少来设定考点 。 惟独没有想到这种考级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
事实上 , 对儿童绘画的正确评价包括诸多方面 , 如 , 儿童心理、生理、自发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表现等等 , 而非简单一张画就能测试 。 显而易见 , 现存对“儿童画考级”问题的争战 , 所呈现出的乃是当下两种美术教育观念的分歧与较量 。 于儿童来说 , 他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 , 科技的日益先进 , 感官信息的日趋复杂 , 他们必须通过学习 , 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 美术有助儿童发展理解和辨别这种充满想象与符号世界的多种潜能 , 而对各种刺激的感知、阐释、理解和评价能力的形成则成为他们学习的关键 。
现代教育重视人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素养 , 强调用积极的思维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 , 也不再单单是为了培养几个艺术家 , 它已越出本学科的领域 , 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 。 (转自《美术报》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原副主任谢丽芳)
【再述儿童画考级】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 , 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 , 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