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高龄老人心脏里装“保护伞”,从此远离中风

N海都采访人员 林宝珍
福州89岁高龄的李大爷 , 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年老年病 , 同时还伴有房颤 。 房颤可使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风险增加5~7倍 , 同时 , 房颤所引起的脑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 事实上 , 老人已经中风过一次 。
如何不让老人再发生第二、三次中风 , 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 最终 ,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房颤卒中预防中心的专家们 , 为老人的心脏装上了“保护伞” , 可有效预防房颤导致脑中风的发生 。
老人高血压伴房颤 , 虽服药还是发生脑卒中
89岁高龄老人心脏里装“保护伞”,从此远离中风文章插图
据介绍 , 李大爷今年89岁高龄 , 平日里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病 , 4~5年前因心慌、气短、头晕等不舒服 , 到医院检查后 , 医生告知他患了“房颤” , 并有可能导致中风 。 后来 , 在医生的建议和家人的劝说下 , 李大爷开始规律服用抗凝剂来预防房颤可能引起的脑中风 。
然而 , 天有不测风云 , 3个月前 , 李大爷突然觉得头晕 , 一侧手脚无力 , 嘴角也歪斜 , 到医院急诊做了头颅CT和磁共振等相关检查 , 明确发生了脑中风!
李大爷和家人都很不理解:已经在认真吃抗凝药的情况下 , 为什么还会出现脑中风呢?
前来会诊的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房颤卒中预防中心陈新敬大夫解释说——
房颤 , 即心房颤动 ,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房颤发生时 , 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 , 血液容易在左心房的左心耳部位滞留 , 从而形成血栓 。 血栓脱落后 , 可随血流进入脑动脉 , 堵塞脑血管而导致脑卒中(俗称脑中风) 。
房颤可使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7倍 , 而且房颤所致脑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 。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 仍有部分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 , 口服药物只能预防部分患者发生脑中风 。
如何预防再次中风?将易形成血栓的左心耳封堵
89岁高龄老人心脏里装“保护伞”,从此远离中风文章插图
如何预防再次发生中风呢?专家们针对李大爷的身体情况 , 建议进行一种名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微创介入治疗 。 陈新敬大夫介绍说 , 大量研究证明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 90%以上的血栓 , 形成在心脏的左心耳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预防——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 , 在患者大腿根部做一个直径3毫米左右的针眼 , 然后利用导管将封堵器送入左心耳、将其封堵 , 这就消除了心脏血栓形成的场所 , 从而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治疗目的 。
同时 , 做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后 , 患者无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 省下了抗凝药物带来的高昂费用 , 同时避免了抗凝药物可能带来的脑出血风险 。
经过专家们的耐心讲解 , 李大爷及家人打消了疑虑 , 决定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 , 来预防房颤导致脑中风的发生 。
50分钟完成“封堵” , 术后远离脑中风
89岁高龄老人心脏里装“保护伞”,从此远离中风文章插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示意图
89岁高龄老人心脏里装“保护伞”,从此远离中风文章插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示意图
不久前 , 在检查了食道心脏超声 , 评估完左心耳的形态 , 排除了左心房及左心耳的血栓后 , 陈新敬大夫及其团队为李大爷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 , 操作时间大约50分钟 , 封堵顺利完成 。 术后第二天 , 李大爷便可下床活动 , 第三天便顺利出院了 。 术后一周 , 老人回门诊复查 , 也无诉特殊不适 。
据介绍 ,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三科房颤卒中预防中心 , 在郭延松副院长的引领下 , 在吴志勇主任的带领下 , 陈新敬副主任医师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 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开展及经验积累 , 该方法已非常成熟 , 预防中风效果显著 。 房颤患者通过接受左心耳封堵和规范的药物治疗 , 以及定期门诊随访 , 实现了“完美封堵、远离脑中风”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