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化学的圣杯,科学家让童话成真!( 三 )


她至今记得大学时做过的一次实验:将一种物质在坩锅中烧成恒重后进行实验 , 从早上8点进实验室 , 她一遍遍地做 , 感觉差不多了 , 可一拿出来就吸水了 , 只好再做 , 午饭也没吃 , 一直做到晚上9点 , 终于成功完成了全部实验内容 。
那是一个冬日的周六 , 家住兰州的她晚上要回家 。 站在寒冷的街头等车 , 车总也不来 。 等到家上楼时 , 腿都不会打弯了 。 一开门 , 看到满桌等她的饭菜 , 眼泪突然就止不住了 。 父母以为她受了委屈 , 赶紧细问端详 , 她一边说“没事” , 眼泪一边流得更欢 , “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累 。 ”
做一个小小实验尚且如此 , 何况从事科学研究呢?那一刻 , 她比任何时候都懂得做好一件事的不易 。
机会不是机缘巧合
摘取化学的圣杯,科学家让童话成真!
本文插图
吴骊珠最珍爱的一张全家福 , 右一为大学时代的她
吴骊珠出生于书香门第 , 受家庭影响她自幼酷爱读书 , 成绩优异 , 爱好广泛 。 父母都是大学教授 , 很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 。 当时家住在学校 , 父亲做班主任 , 每天早上带着学生们跑操 , 每当经过自家楼下时便吹两声哨子 , 她知道这是起床的哨声 , “父母要求按时起床 , 所以我们从小都不睡懒觉 。 ”在大学 , 遇到一位严格的老师 , 仍然要求每天起早跑操 。 大学四年 , 雷打不动 。 “冬天冷 , 真是不想起床 , 但8点上课 , 7点之前必须完成晨跑 。 ”
她不理解:学习跟跑步有什么关系?老师的回答是:这是身体和意志的锻练 , 会让你终身受益 。 “现在想想很感恩这段经历 , 让自己变得特别自律 。 ”直到现在 , 吴骊珠仍是做事严谨的人 , “每天的工作必须完成 , 否则下面的事就进行不了 。 ”
母亲是她成长中的榜样 。 母亲美丽、聪慧、优雅 , 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女性 。 遗憾的是博士毕业前夕 , 正在忙于毕业论文的她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 , 匆忙回到兰州 , 日夜守在母亲身边 。 手术后 , 母亲略好 , 清醒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应该回到学校 , 完成你的毕业论文 。 “这个时候母亲惦记的不是她自己 , 而是我的学业 。 ”吴骊珠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 她不走 , 要继续陪伴母亲做后续治疗 。 答辩可以延期 , 不行明年再来 。 但母亲不答应 , 她说 , 我不希望因为我的身体原因影响你的学业 , 影响你的博士论文答辩 。
因为化疗 , 母亲身体虚弱 , 待稍稍恢复 , 便努力坐在病床上谈笑风生 , 以此告诉女儿:我没事!我能行!在母亲的催促下 , 吴骊珠又回到学校 , 连夜改写论文 , “我不能不全力以赴 , 否则会辜负母亲 。 ”在母亲身上 , 她看到了女性的坚韧与坚强 。
母亲走后 , 吴骊珠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 。 一天 , 偶然一档对话节目 , 给她心里打开了一条缝:虽然无法留住母亲 , 却可以做母亲喜欢的人!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和母亲在一起了 , 也许 ,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从此 , 像母亲一样 , “努力做好每件事”成了她的信条 。
科学家的简单幸福
在别人看来 , 吴骊珠太顺了 , 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 。 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世界领先 , 吴骊珠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人 。 然而离成功越近 , 她对成功的理解越简单:工作开心 , 家庭幸福 , 孩子快乐成长 , 老人健康长寿 。
工作之外的吴骊珠有着平凡人的日常 。 虽然忙 , 但她并不缺席孩子的成长 。 儿子小时候学钢琴 , 刚开始坐不住 , 吴骊珠就陪儿子一起练 。 那时 , 每天晚上坐在钢琴前听儿子弹琴就是她的幸福时刻 。 儿子很有天赋 , 掌握技巧之后进步神速 , 只考过钢琴三级的他却能熟练弹出十级的曲子 , 引得邻居都大为惊叹:是他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