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看见 , 但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光 。 《我们这些小人物》主题征稿正在进行中 ,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来稿请投同时投至: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本文系读者投稿 , 不代表本刊立场-
1
“这是一个让人充分想要工作的地方 , 它显得并不那么生活化 , 你既充分地融入了环境 , 又与周身的环境有着天然的淡漠 。 很多人不想在这里长居久住 , 然而很快就住上了十年 。 正是这一点 , 它适合每一个看起来热情但其实懒得开口说话的异乡人 。 ”作家陈树泳这样描述北京这座城市 。
来北京之前 , 我待在广州 。 广州是一座四季如夏的城市 , 每年漫长的夏日过后会出现极短的冬 。 我记得两年前的冬至 , 办公室还不得不开着冷气 。 我在广州从未穿过秋裤 。 梅雨季漫长 , 走在路上可以闻到土壤、雨水和玻璃窗的味道 , 还可以捡到几斤芒果 。 一座亲亲热热、黏黏糊糊的城市 。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北京则不同 , 它四季分明 , 显得不留情面 。 送走了炎夏 , 秋天的形象便日渐明晰:渐冷的空气 , 渐弱的蝉声 , 渐黄的叶子;凛冬袭来之至 , 天上地下有六边形的雪花飞舞 , 纷纷扬扬铺满大地 , 路上却依稀能闻到狗尾巴草衰败的气息 。
除却气候上的迥异 , 人物形象也是不同的 。 在广州 , 一个本地人和一个外地人站在一起 , 无需开口说话 , 你也能第一时间辨别他们的身份 。 而在北京 , 这是难以察觉的 。
今年年初 , 我的工作调到北京 , 公司在东四环 , 我在附近找房子 。 两千五百块的预算只能和四、五个人一起合租 。 我那间房不到十平米 , 但好歹有个落脚的地儿了 。 不到一个月 , 我就发现 , 合租生活比我想象中要更利落简洁:我和我的几个室友们因合租而聚在一起 , 看似一起生活 , 实际毫无瓜葛 。 这让人感到省心 。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同事关系上更是如此 。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 , 聚集在一个地方 , 中午一块儿点外卖吃饭 , 晚上下班后一起搭电梯离开 。 但我们彼此都知道 , 我们永远不一样 。 我们的起点不同 , 来自四面八方 , 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 , 不同的心态 , 人生轨迹只是偶尔相交 。 你不会去问任何一个同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同事来问你:你的终点在哪里 。
北京是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 因此 , 在这里 , 你分辨不出谁是异乡人 。
2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在你自以为正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 , 其实只是它的奴隶 。 ”是的 , 就像北京这座城市 , 它是每个人切切实实的双城记 , 的的确确存在两个平行空间 , 一个是精致体面的商业王国 , 承载着沉甸甸的英雄梦想;一个是破旧盒子般狭隘逼仄的栖身之所——仅容栖身而已 。 但这一出出日日上演的双城记 , 剧情却从无交点 。
拿我自身的经历来说 , 今年下半年我从东四环的居民小区搬到了顺义的单身公寓 , 每天在十四号线和十五号线之间换乘地铁 , 随着人群鱼贯而出 。 白天我坐在高端写字楼里喝咖啡 , 盯着后台千万用户数据的起起伏伏;晚上我回到公寓里煮红薯粉 , 纠结着放剁椒还是小米辣 。 而这种分裂情境的实现 , 就依赖地铁 。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地铁是北京这座城市的钢铁肠道 。 正由此 , 你更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出奇的安静 , 白天、夜晚 , 任何时候 。 走在路上 , 在地铁里 , 明明最应该人群鼎沸的地方 , 却也只有年轻情侣的微微的说笑声 。 我想 , 也许是人们都互不相识 , 又或者 , 是人人都觉得 , 彼此不必相识 , 各唱各的双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