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听见 老巴县》第五集:名传千古,风骨担当,巴县史上的人杰


 人杰|《听见 老巴县》第五集:名传千古,风骨担当,巴县史上的人杰
文章插图
在重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巴文化及巴人呈现出的勇敢与担当,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是构成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精神特质 。回溯过往,在曾经的巴县的大地上,也涌现出过一批批勇于担当、风骨千秋的人杰。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巴渝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巴蔓子将军。他的故事,至今在巴渝大地传颂。
巴蔓子为巴将军时期,巴国内乱,国君遭受胁迫。蔓子将军曾向楚国求援,并许巴国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使臣来求践约。巴蔓子却拒绝了楚使的要求,据乾隆《巴县志·卷十二》记载“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弥祸患,诚许楚三城,可将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说完这话,他挥剑自刎,满座大惊。
使臣无奈,捧将军头颅回归出国。楚王感慨:“如果能得到这样的忠诚。又何需几座城池。”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而在巴国,举国悲痛,厚葬巴蔓子将军无头之遗体。
 人杰|《听见 老巴县》第五集:名传千古,风骨担当,巴县史上的人杰
文章插图
如此为国担当的气概一直延续到后来者的身上,并闪耀出更叫夺目的光芒。
1903年,年仅18岁的邹容在爱国激情驱使下,写完了《革命军》一书,并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一时间,人们争相阅读《革命军》,交口赞誉它应成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在中国面临封建主义的压制和列强驱迫的处境下,邹容无情揭露清王朝是国内被压迫民族的监牢是帝国主义忠实的走狗。主张坚决地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革命军》的公开问世,吓得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惶惶不安,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邹容等人。两年之后的1905年,邹容受尽凌辱,死于狱中,年仅20岁。
邹容的短暂而璀璨一生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谋幸福的一生,他的事迹和勇于担当的气概激励着今天的人们,背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同一时代,邹容的同乡也是莫逆之交的杨沧白也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1906年春,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创立,27岁的杨沧白成为革命领导人之一,投身革命思想宣传及组织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与张培爵、朱之洪一起领导了重庆辛亥起义,推翻满清。
此后,他参加了护国、护法斗争。先后任四川省省长、广东省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革命时代的磨练,使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孙中山革命事业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并且参与了中国国民党的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要活动。
抗战爆发后,杨沧白拒绝汪精卫的拉拢利诱,拒不出任伪职,抛妻别子,转抵重庆参加抗战。直到1942年,在重庆病逝。
杨沧白逝世后举国哀悼,按国葬礼仪,其遗体安葬于巴县东温泉,也就是今天巴南区的东温泉镇。
时光如梭,人杰辈出。在邹容与杨沧白的故乡,当年的巴县地区,今天的巴南区木洞镇,还曾诞生出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
时逢抗战,18岁的丁雪松便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随后,她加入中国共产党,远赴延安抗大,开始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生涯。
人杰|《听见 老巴县》第五集:名传千古,风骨担当,巴县史上的人杰】改革开放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丁雪松,因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需要,成为新中国第一位驻外的女大使。她先后于1979年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和1982年出任中国驻丹麦王国(兼冰岛)特命全权大使。是第一位先后出使两国的女大使和第一位派驻欧洲国家的女大使。
在外交生涯的数十年时间,丁雪松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沧海桑田,昔日的老巴县,早已蜕变为今日的新巴南。但伟大的故事依旧在巴渝大地上口口相传。历史从不会忘记为国担当、风骨千秋的杰出人物和养育他们的这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