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的Willis环,你知道吗?
一、Willis环的发现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 , 1621–1675)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 , 写有多部医学著作 , 其中最著名的是1664年出版的《大脑解剖》 , 对后来大脑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影响深远 , 在出版后近二百多年的时间中一直被视为权威著作 。 书中描述的大脑解剖学结构非常准确 , 图谱堪称完美 , 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临床神经科学的创立者 。 他之所以选择大脑解剖的研究 , 是因为他认为通过解剖可以了解灵魂 。 大脑解剖起 , 神经科学兴 。
文章插图
脑内五环
他将脑神经分为10对 , 前6对的研究成果沿用至今 。 他后期发现偏头痛常常始于神经末梢的抽搐 , 基于这一点他提出血管学假说 , 即认为是血管舒张刺激神经造成了头痛 。 但这些成就均不及他对大脑基底部环状血管结构的详细描述 , 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脑动脉环” , 是以威利斯的名字命名的 , 称为 Willis 环(The Circle of Willis) , 他不是第一次描述 , 但他的描述是最准确的 。 威利斯在发现大脑动脉环后 , 不仅给出了准确的解剖图谱 , 而且对其功能也进行了深入讨论 , 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恰如其分 。 人们现在通过Willis环记住了威利斯 , 这也正是Willis环重要性的体现 。 Willis环是脑内最耀眼的环 , 最重要的环 。
文章插图
Willis环图示
二、Willis环 , 形如五环生活中圆形、环状的东西有很多 , 我们的大脑是圆的 , 现在你还知道 , 其实大脑里面有最著名的Willis环 , 它就像闪亮红星一样 , 散散发光 , 特别耀眼 。
Willis环 , 又被称为大脑动脉环 , 是指供应脑组织的动脉在脑底形成的环状结构 。
它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 将双侧大脑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起来 。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始段、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 。
生理意义
Willis环可以对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进行血液调配 , 防止脑血液循环的过剩或不足 。 Willis环可以减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内压力和流量的正常瞬时差异 。 当组成Willis环的某一动脉或某一部分出现阻塞或者狭窄 , 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 , 可以通过调节其他血管的血流量弥补缺少的部分 , 提供灌注的替代途径 , 保证脑的血流灌注 , 避免出现缺血症状 , 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三、Willis环的变异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较高 。 在一项对1413个大脑的解剖研究中 , 只有34.5%的对象拥有经典的Willis环解剖结构 , 而大多数个体可见变异的Willis环(缺如或发育不全) 。
Willis 环的变异包括其组成血管的缺如以及直径的变化 , 血管直径<1 mm 定义为发育不良 。 解剖变异可分为两大类:1、前循环变异 , 前交通动脉变成一条大血管 , 而单一一条颈内动脉供应两条大脑前动脉 。 2、后循环变异 , 大脑后动脉近端部分狭窄 , 而其同侧后交通动脉增大 , 使得颈内动脉供应后脑组织 。
Willis环变异的发生率
相对于西方国家人群 , 中国人群的Willis环结构变异率较高 , 且后循环变异率远远高于前循环 。 对中国17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的一项CTA研究显示 , 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为73% , 其中前循环变异率为14% , 后循环变异率为59% 。 A1段发育不全或缺失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性对女性:9.8%对18.8%) , 尤其是右侧A1(男性对女性:5.9%对16.4%) 。 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双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全或缺失(58.2%对45.3%) , 单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多见于女性比男性(17.2%对8.5%) 。
- 一夜爆火的康巴小哥丁真,到底签约什么公司?知道真相大家放心了
- 肠胃好的人,一般都是知道这3“忌”的,肠胃医生都说好
- 《流金岁月》潘老师是杨柯老婆,锁锁知道真相心寒,果然深藏不露
- 喝中药您真的喝对了吗?服药忌口您应该知道
- 肾衰竭进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因为妻子的这种行为
- 肝癌晚期怎么办?这三种治疗方法你要知道
- 一种可能变成肝癌的疾病,很多人中招了却还不知道
- 终于知道真相!有人一喝水就想尿,离不开这6种情况
- 常见的痛风,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状态,这3种你都知道吗?
- 两大常见抗过敏药: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