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0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六 )
有的还用其他的动词 , 化湿悦脾 , 喜悦的悦、化湿醒脾 , 化湿悦脾、化湿醒脾 , 其实都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的意思 , 只是动词变化 , 这个是联系到脏腑 。 与胃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 有的称化湿和中、有的是化湿和胃 , 也是可以的 。 所以化湿药的基本功效它有不同的称谓 , 有多种称谓 , 在应用的时候 , 根据自己的这种喜恶 , 或者你觉得什么好?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喜恶 , 可以任意的使用 , 应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 , 这是关于功效 。
那么化湿药它化湿功效的对应的主治 , 在概述当中叫做湿浊中阻 , 这个也可以 。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 , 比如说我们《中医诊断学》可能叫做湿阻中焦 , 那么中焦里面又是以影响脾为主 , 所以有的又把它叫做湿邪困脾或者湿浊困脾 , 或者湿困脾胃 , 把胃也联系在一起 , 湿困脾胃 。 在有的书里面 , 把主动的语态改为被动的语态 , 把它倒过来 , 脾为湿困 。 其实指的都是湿阻中焦 , 术语不一样 , 它是同一个证候 , 这个证候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中焦的一些功能失和了、失调了 。
我们在《中医诊断学》里面 , 在胃的辨证当中 , 有湿阻中焦 , 脾胃的辨证 。 我们在《中药学》里面 , 也是简单地把它的一些症状 , 功效与主治的第二段的第三行 , 湿邪困脾 , 也就是湿阻中焦或者脾为湿困等等 , 都可以 。
症见脘腹胀满 。 为什么胀满呢?湿阻则气滞 , 本身湿邪停留在中焦也会胀满 , 气机阻滞更要胀满 。 然后体倦 , 这个是湿浊致病的一个特征 。 恶心、呕吐、口甘多涎、食少便溏、舌苔厚腻或者舌苔白腻 , 有的不一定白 , 比如说湿热困脾 , 那可能是黄腻的 , 总的舌苔比较厚腻 , 主要就用于这样的一些症状 。
具体的症状就结合到《诊断学》、结合到我们这个书上 , 这个很容易记忆 。 所以化湿药的基本功效就是化湿 , 主治的就是湿阻中焦 , 症见怎么怎么怎么?都可以叙述 , 然后可能还需要加一句话 , 也可以用于湿温、暑湿和脾虚生湿的证候 。
因为这样的一些病证 , 它的临床表现当中有湿阻中焦的这种情况发生 。 脾虚生湿 , 就刚才我说的那个自来水厂处理水湿的功能降低了 , 但是它仍然有湿阻中焦 , 只不过它是虚证 , 普遍称的湿阻中焦是实证 , 基本上属于实证 , 它可以不配补脾的药、补气的药 , 脾虚生湿往往可能要以补气健脾为主 , 在补气健脾的同时 , 把它加上芳香化湿药 , 那么芳香化湿药的地位就比较次一点 , 所以它意义不一样 。
文章插图
藿香
湿温和暑湿 , 虽然它是一种温热性的疾病 , 但它也有湿阻中焦的临床表现 。 这个时候 , 我们在针对温邪、暑邪的时候 , 配伍一点化湿的药物 , 也是能够明显增强的疗效 。 所以大家要注意的 , 就是它的主治不单一 , 但最主要的是湿阻中焦 , 其他的病证如果出现了湿阻中焦 , 比如说脾虚生湿 , 暑湿、湿温也可以使用 , 把主次分辨清楚 。
这一类的药一般都没有很重要的兼有功效 , 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说了 。 当然是不是具体的药 , 有没有兼有功效呢?有 。 要说比较有意义的 , 就是有行气作用 , 这一章大多数药 , 都能兼能行气 , 行气有利于中焦湿邪的宣化 , 也可以说(这是兼有功效) , 这是第二个问题 。
第三个问题 , 关于性能特点 。 这一类药的性能特点 , 一般都有明显地规律性 。 首先从药味来讲 , 都有辛味 , 因为化湿有行散的特征 , 使中焦凝结的水湿把它分散开了 , 散掉了 , 这个也符合于辛能行能散 。 另外 , 辛也表示它的芳香气味 , 强调以气用事 , 要保护它的芳香气味 , 所以都有意义 。 每一味芳香化湿药 , 都有辛味 , 有一部分还有苦味 。 因为有一部分同时它又是苦温燥湿药 , 它又有苦燥之性 , 所以以辛为主 , 有的兼有苦 , 这是从药味(讲)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3 苡仁 车前 滑石 木通 石韦 萆薢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2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8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 木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3 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