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说到唐宋多才多艺的文人,很多人都会想到苏轼。
其实,南宋也有一位文学家,也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全才,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一不精。
此人就是被清人称为“词中之圣”的姜夔。
姜夔少有才名,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一生未仕,常年漂泊江湖,游历四海。
虽然未入仕途,但是其清高的人格,非凡的才华,让他受到了当时很多名流士大夫的推崇。
杨万里、朱熹、范成大等人都曾盛赞他的诗作,连辛弃疾也曾和他有过诗词唱和。
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虽然他在音乐、诗歌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词作方面。
南宋末期规模最大、作家最多的“骚雅派”便是以他为代表。
而他最为出名的一首词当属在冬至日所写的《扬州慢》,道尽了家国之思,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文章插图
这首词的正文之前,还有个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在这则小序里,词人交代了时间——1176年,冬至,地点——维扬,也就是扬州。
序中所提到的“千岩老人”是南宋诗人萧德藻,杨万里在《淳熙荐士录》将他为第13人,曾盛赞其“文学甚古,气节甚高”。
他曾教导姜夔学诗,又将侄女儿许配与他,两人关系甚笃。
萧德藻读了这首词后,觉得甚是凄凉,有“黍离之悲”。
 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文章插图
什么是“黍离之悲”呢?
“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歌说的是周朝东迁后,一位大夫偶然路过西周故都,见都城不复昔日繁华,放眼望去,尽是黍稷,心中悲痛,遂成此诗。
后来“黍离”便成了家国之思的代名词。
在姜夔写这首词之前,扬州曾遭受战火的洗礼,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是看着眼前荒凉破败的景象,词人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于是便有了这首美到极致,也愁到极致的《扬州慢》。
在王兆鹏所编的《宋词排行榜》中,姜夔的这首词高居第8名。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妙在何处。
 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文章插图
词的上半阕开头便以整齐的对偶句,写出了扬州昔日的风流繁华。
前一句既点明了扬州的地理位置,更突出了扬州的历史地位。
在南北朝时,扬州便是名城,后来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便出现了“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地位直超长安、洛阳。
宋朝靖康之难后,王室南迁,定都临安,带动了江南一带的发展。
当时扬州纵然是比不上唐朝的“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但也颇为繁华。
但是解鞍少驻的词人看到了什么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昔年春风十里、歌吹竹西的扬州路,如今一眼望去,长满了荠麦,池苑荒芜,乔木残破。
面对这样荒凉的景色,词人心中焉能不痛?
他漫步在荒凉的街头,不知不觉便到了黄昏时分。
突然,四周响起凄厉的号角声,回荡在这空寂的城池中。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寒”的不止是环境,“空”的不止是城池,还有词人那无处安放的赤子之心。
上半阕通过今昔对比,写尽了扬州的荒凉落寞,也突出了词人的怅惘悲痛之情。
 令人|姜夔在冬至日写的一首词,美得令人心醉,也愁得令人心碎
文章插图
再来看下半阕,词人先是以“俊赏”二字极力夸赞晚唐诗人杜牧。
杜牧曾在扬州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留下了不少关于扬州的诗作,“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歌吹是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