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而在这之前,其实父子两人已经两年多不相往来,关系差到了冰点。收到家书的朱自清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毕竟骨肉亲情,不自觉悲从中来。回想起从小到大的经历,令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相送的场景。于是朱自清提笔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散文——《背影》。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这篇散文被收进了中学语文教材,被很多人认为是朱自清父子情深的证明。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篇背影背后,包含了父子两人多年以来的爱恨纠葛。时间回到1898年,江苏东海县(位于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县丞朱家的宅子里。朱鸿钧(即朱自清父亲)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儿子都不幸早亡,朱鸿钧对第三个儿子格外宠爱,为他取名朱自华,取自“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儿子以后能够饱读诗书。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朱自华这个名字一直用到去北大上学之前,去北京大学求学,他自作主张改名为朱自清,表示自己不再想做一个读圣贤书、写八股文的书生。清者自清,朱自清想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成为一名独立自主有追求的年轻人。在朱自清上大学这一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朱鸿钧不得不变卖家产才能办完丧事。儿子这一年还要上大学,也要用钱,整个朱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也正是这一年,朱自清父亲在南京浦口送他去上大学,于是乎也就出现了《背影》中所写的情景。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从朱自清上大学开始,朱自清便已经开始跟父亲意见不合,父子两人一度僵化到即是面对面也不说一言而程度。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并非是个人原因。只是在那个时代变化太快,两代人之间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鸿沟。大户人家的朱鸿钧,从小接受四书五经这种传统式教育,朱自清童年时代也是在私塾里面读书。朱鸿钧每天检查儿子作业,如果写得好就奖励一块豆腐干或者几粒花生米,写的不好可能就要被打,甚至大发脾气把朱自清写的文章投进火炉。从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督导有些太过严苛,但是在当时,家家教育孩子皆是如此。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大清灭亡,开始流行新式学堂。朱父仍然希望儿子能够读圣贤书,所以朱自清白天去新式学堂上课,晚上继续在夜塾读文言文,相比于一般的孩子,朱自清上学要辛苦的多。最终,天资聪慧的朱自清考上了北京大学。北大毕业以后,朱自清回到老家扬州第八中学,担任教导主任。朱鸿钧也是日夜盼望儿子回家,此时的朱鸿钧贫病交加,心情郁闷,动不动就会跟家人发脾气。当时的扬州第八中学校长跟朱鸿钧是故交,于是朱自清工资根本不会经由他手,会直接交到朱鸿钧手里面。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就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朱自清,也希望能跟朋友吃吃饭,周末出去游玩一番。然而父亲把全部工资领走,这一点上让朱自清十分气恼。加上朱鸿钧的姨太太比较爱嚼舌根,经常说朱自清的坏话,导致父子两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差。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朱自清,显然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愤然离开扬州,父子决裂。第二年,朱自清想缓和一下两人的尴尬关系,于是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探亲。朱鸿钧在家门前破口大骂,坚决不让他进门。尽管在亲戚的劝说下,最终朱自清还是进了朱家大门,但父子两人一直不肯说话。
 a656|和姨太太交恶,父子两年多不说话,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文章插图
有一句话叫:父母一直在等我们说一句谢谢,我们一直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这句话描述朱自清父子的关系实在太恰当不过了,两人彼此都不理解对方。直到朱自清收到开头所说的那篇家书,父子两人一直处于互不理睬的关系。虽然朱鸿钧身体一直很差,但直到写了这封家书20年后,才黯淡病逝。此时的朱自清也是一贫如洗,路途遥远甚至无法回家奔丧,只能借款料理父亲的后事。有骨气的朱自清。在北京由于誓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在父亲去世三年后,他也因胃穿孔而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