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浮世光阴绘不尽 乐享当下且珍惜( 四 )


围绕《神奈川冲·浪里》 , 刘德江与“青睐”会员们展开了一连串的讨论: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巨浪翻滚中的三艘小船下一瞬间会翻船吗?船里的人在干什么?会员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理解 , 最后大家一致认可这幅画描述的是“面对神奈川周边海域的波涛汹涌 , 日本人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勇气 , 还有那种整齐划一的纪律性 , 这些其实都是日本精神 , 就像画面中远远的富士山一样看似十分渺小但巍然耸立在每一个日本人的心间 。所以这幅画画的是写意的日本精神 , 跟船会不会翻并没有直接关系” 。
有意思的是 , 受到《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响 , 梵高后来画了《星空》 , 有人把这两幅名画PS在一起 , 说“画面毫无违和感 , 是一场相知相惜的艳遇” 。刘德江也将这幅合二为一的“神作”展示给各位会员 , 但评价为“貌合神离” 。“《星空》描述了梵高内心的激情澎湃、躁动、多愁善感、压抑等种种内心的真实 , 而《神奈川冲·浪里》体现了写意的日本精神 , 跟真实的关系并不大 。西方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其实在内在精神上完全是两码事 , 所以我称之为貌合神离 。”
用看待艺术的态度 来乐享当下的美好
浮世绘在江户时代被视为消费品而难登大雅之堂 , 但后来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成为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 ,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理解和看待浮世绘艺术?导览活动进入尾声时 , 刘德江给大家抛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 而是先带大家欣赏了展厅里葛饰北斋的名作《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 并让大家思考“为什么画中的富士山是红色的” , 有人说是因为富士山是火山 , 有人说是夕阳照耀下的光线问题 , 有人说是因为秋天的缘故 。刘德江从浮世绘和印象派的关系出发 , 回到前面提到的写意角度 , 让大家想象:画家可能处于什么样的场景和心情下画的这幅画?“想象一下 , 葛饰北斋穿着一袭红衣 , 在雨后天晴的富士山下 , 坐在石头上晒太阳 。他闭着眼睛 , 迎着夕阳或者是雨后天晴的阳光 。突然 , 富士山在他脑海里变红了 , 灵感乍现 , 他顺手就把心目中的富士山画下来了 , 那是激情澎湃、盎然向上、红色激越的感觉 。可见 , 在浮世绘关于写意与写实的斗争中 , 写意永远占上风 , 所以这幅画画的是富士山的精神 , 是画家心中的富士山 。”
对于葛饰北斋画作中的红色富士山意向 , 作家刘柠老师也有分析 , “作为从神奈川、镰仓、日光、芦之湖等各个视角见惯了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富士山丰姿的江户仔来说 , 无论是赤富士 , 还是蓝富士、粉富士 ,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与后来印象主义运动中 , 梵高眼中阿尔的阳光与麦田 , 莫奈视线中的日出和睡莲如出一辙 。”
因此 , 在刘德江看来 , 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你所面对的世界 , 只要二者合拍就行 , 这就是艺术 。“美学史上 , 超时空、超功利的距离是美存在的必要条件 , 而秦砖汉瓦里面有超时空的距离 , 完全可以当作艺术品来欣赏 , 那么浮世绘已经跨越了百年以上的历史 , 浮世绘画师的创作态度和制作工艺都符合关于艺术的定义 , 所以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浮世绘当作艺术来欣赏 。”
刘德江强调 , 艺术就是我们身边最简单的事情 , 道不远人 , 艺术也不远人 。“浮世绘就是把市民生活百态当作艺术一样来观照、感受和处理的一种木刻版画艺术 , 正如净土宗修行者浅井了意所说 , ‘浮世就是活在当下 , 尽情享受月光、樱花、白雪、枫叶 , 尽情歌唱 , 畅饮清酒’ , 因此我们不能辜负当下生活的美好 , 要用看待艺术的态度来乐享当下的美好 。”
问答环节
问:现在在哪儿还能看到浮世绘的那些雕版?
答:浮世绘的这些雕版分为“原版”和“复刻版” 。现在原版存量不多 , 很多在日本以外 。日本本土所存不多 , 而且保护非常严格 , 一般不会再印了 , 因为雕版印刷数量是有限的 , 也怕磨损 , 一般都保存在博物馆了 。复刻版是依照浮世绘作品再次雕刻的雕版 , 但复刻版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复刻的 , 目前日本只有经过认证的机构才可以做复刻 。在浮世绘收藏领域 , 版的收藏是最值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