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收购特斯拉、摇摆六年、加速研发,苹果汽车有没有颠覆行业的实力?( 三 )


苹果加速发力汽车业务 , 在业内看来 , 很大可能是补回之前几年战略摇摆的时间损失 。
02
摇摆的造车战略
智能汽车的最简单定义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在华为Mate 40的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手机加四个轮子 。 而这个答案 , 7年前的苹果也想到了 , 并很快进行探索 。
2013年6月 , 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 , 苹果发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 。 顾名思义 , 这个计划就是将iPhone的应用功能在车载系统屏幕中实现 , 让驾驶员可以在驾驶不受打扰情况下 , 使用地图导航、播放音乐和拨打电话等功能 。
彼时 , 苹果表示这一计划已与本田、法拉利、奔驰、雪佛兰、现代和起亚等在内的12家车企合作 。 虽然合作的车企并不多 , 但这成为苹果最早涉足汽车行业的标志 。
苹果在第二年随即将“iOS in the Car”计划落地变成了软件产品——CarPlay 由此诞生 , 但推出后被吐槽并无新意 。
而在同年 ,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却发生着一场巨变 。
2014年 , 特斯拉CEO埃隆 马斯克带着十几辆Model S来到了中国 , 并将这些Model S的车钥匙亲手交到了国内首批车主手中 。 自此 , 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造车的热潮 , 蔚来、小鹏和理想等车企相继成立 。
时任苹果CEO的库克大概也感受到了局势的变化 , 就在推出CarPlay后 , 他又在苹果内部批准了一个代号为“Project Titan”(泰坦)的项目 , 也就是之后业内所熟知的苹果汽车业务的代称 。
该项目成立之初 , 主要的目标是打造一款颠覆行业的汽车 , 就像当初设计的Mac和iPhone一样从零开始 , 从而在产品设计、用途和技术方面实现全方位的领先 。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 苹果不仅在总部附近建立了一座汽车实验室 , 与此同时 , 苹果还以极具吸引力的薪资从谷歌、特斯拉、福特、奔驰、FCA 等公司不断挖角 , 为泰坦计划吸纳汽车与软件方面的工程师 。
仅在泰坦项目成立一年后 , 依据LinkedIn的不完全统计 , 在其项目下就有将近1200名员工 , 其中300多名来自特斯拉 , 170多名来自福特 。 以至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教授克里斯·戈德斯曾发出感慨:“你只要发现硅谷哪位与汽车相关的高管突然离职并去向不明 , 那他们多半是去了苹果 。 ”
就在到处挖角的同时 , 苹果还注册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个域名 , 一时间苹果造车野心显露无疑 。
然而 , 就在看似一切准备充分时 , 苹果造车却陷入泥潭之中 。
正像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一开始通过收购车厂或与其代工合作 , 来实现造车的落地 , 当时的苹果造车同样也需要工厂 。 对此 , 苹果曾寻求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日产、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但没能有敲定的合作 。
除此之外 , 泰坦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
作为苹果前汽车项目负责人Steve Zadesky所领导的团队 , 希望泰坦项目可以开发一辆具备半自动驾驶的汽车产品 , 而另一个技术团队则极力想要做到一步到位 , 打造一个全自动驾驶平台 。
一个想要实现整车制造 , 另一个更加注重平台研发 , 之后谁也不能说服谁 , 以致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 , 而作为领导者的苹果高层也在这两个方案之间摇摆和徘徊 , 研发一时间陷入搁浅 , 团队中大部分工程师也被遣散 。
就在外界和媒体认为苹果泰坦计划要彻底终止时 , 一则消息的出现让世人知道了该计划还在进行 。
2016年中 , 苹果宣布将前资深高管Bob Mansfield重新招至麾下 , 并让其负责泰坦项目的工作事务 。 在他接手业务后 , 就立即开始缩减团队 , 并将研发方向确定为自动驾驶软件平台的研发 。
这也意味着 , 苹果为了解决泰坦团队内的分歧 , 不仅空降高管 , 并且暂停了整车制造的方向 。 而在之后媒体对库克的采访中 , 后者确认了这一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