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对话李骏(上):“软件定义汽车”只是表象( 二 )
1986年 , 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率领团队打破了“30年一贯制” , 研发出第二代解放卡车CA141 。 这款产品按当时的标准属于自主研发 , 不过基本上还是以模仿为主 , 不能用今天的创新尺度来衡量 。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 , 我们在技术、工艺、装备和经验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 , 产品经常出现发动机拉缸、烧缸等让人头疼的质量问题 , 因此创新还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进入90年代 , 中国汽车产业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 主要是中国车企陆续与国外车企成立了合资公司 。 当时对合资公司有这样一个说法 , 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其中 , “引进”我们做到了 , 大量优秀车型进入中国市场;“消化吸收”也做得不错 , 很多产品的国产化率都达到了80%以上;至于“再创新” , 我觉得总体上做得不够理想 。
实际上 , 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开始自主创新是在2000年之后 , 从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开始 。 以一汽为例 , 当时我们做发动机研发 , 基于多年的积累 , 开始自己提出一些新概念 。 我一直认为 , 概念创新才是最大的创新 。 同时 , 针对诸如燃烧、电控等棘手问题 , 我们实施了“斩首行动” , 进行重点攻关 。 这其中解决电控问题尤为重要 , 能够自主研发电控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创新突破 。 时至今日 , 国内也没有几家企业全面掌握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后处理等的电控技术 。 由此也可以看出 , 汽车产品创新是渐进式的 , 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 , 是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 。 所以 , 企业应该时刻坚持进行创新积累 。
现在很多企业对自身的创新总是喜欢强调原创 , 其实所谓原创也都是在前人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 我觉得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 关键是企业一定要依靠创新发展 , 而不是只拿创新作为点缀 。 这也是当前汽车产品创新与从前的本质区别所在 。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 到2035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而“十四五”期间即2021-2025年 , 无疑将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 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创新型企业作为支撑 , 特别是像汽车这类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企业责无旁贷 。 也就是说 , 今后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全方位依靠创新发展 , 而不是寄希望于搞出几项黑科技来作为点缀 。 无论是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模式 , 还是产品内涵、核心技术 , 都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发展、取得突破 , 而不是跟在别的企业后面亦步亦趋 。 可喜的是 , 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些车企 , 真正把创新作为自己的发展动力和品牌内涵 , 踏踏实实认真践行着创新发展 。
赵福全:刚刚李院士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出发 , 谈了自己对当前汽车产品创新发生本质变化的认识 。 在您看来 , 中国汽车产业的产品创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 ,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 , 我们主要是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一些改良性的工作 , 或者说 , 是在产品基本层面上进行创新积累 。
第二 , 进入合资时代之后 , 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车型 , 进行了消化吸收 , 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的突破 。 不过当时中国车企的产品创新还处于学习阶段 , 基本上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水平 。
第三 , 2000年之后 , 中国车企开始真正自主研发产品 。 此时还谈不上全方位创新 , 主要是通过跟随式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 并在某些瓶颈问题上寻求突破 。 同时 , 企业也开始重视创新方面的宣传 。 显然 , 这一阶段的创新没有涉及到汽车产品在本质上的改变 。
第四 , 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 同时产业本身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 , 由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新时期 。 未来要想赢得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 仅靠某一方面的创新已经不够了 , 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的全体系创新 , 这就使创新的内涵和要求与从前完全不同 。 原来企业主要靠创新解决单一方面的问题 , 属于锦上添花;未来企业要靠创新获得核心竞争力 , 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 同时 ,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 , 但也只是一个方面 , 未来企业除了做好技术创新之外 , 还需要做好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全体系创新 。 这些创新缺一不可 , 否则就无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这方面的实例比比皆是 , 比如有的企业技术非常先进 , 可是并没有在市场上赢得认可;有的企业在技术上并不是顶尖水平 , 但其他方面都做得不错 , 最后发展得就非常好 。
- 对话|广汽新能源肖勇:未来十年将和特拉斯全球竞争
- 对话 | 长安新能源2021年目标超10万辆,瞄准微型车市场
- 与合资品牌正面对话 长安欧尚如何让国货再进阶
- 赵福全对话李骏(下):“搭载式”汽车开发将过时
- 对话|北汽代康伟:电动车冬季续航“痛点”
- 与观致汽车销售人员的对话:「观致7系」优缺点详解
- 对话 | 预售发布全程飙上海话,领航PHEV真只卖本地人吗?
- 对话 | 陈超:提早六年布局 上汽大通不惧上汽系MPV扎堆
- 对话|上汽乘用车王瑞:MG品牌实现国内国外双增长
- 对话|杜德康:FCA与PSA合并,不会影响Jeep在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