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猎人经历的往事:给岁月以文明,只有摩拜消失了

作者:王旭 来源:东方网
单车猎人经历的往事:给岁月以文明,只有摩拜消失了文章插图
摩拜一族的聚会
四年了 , 孙世跃依然准确的记得建立第一个单车猎人的时间:2016年7月26日7点23分 。 往前推3个多月 , 时任摩拜CEO的王晓峰在朋友圈发布了摩拜单车正式运营的消息;往后两年间 , 共享单车颇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 随后资本博弈 , 市场洗牌 , 一眨眼就到了2020年 。
摩拜宣布app和小程序停止服务那天没有引起太多讨论 , 猎人群里也只是唏嘘一阵 , 摩拜的结局早已注定 , 现在只是“靴子落地”了 。 在许多叙述中 , 摩拜不过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博弈、收割流量的案例 ,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 , 这八个字的总结实在是有些潦草 。
“我们只是共享单车大环境中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摩拜正式运营的2016年 , 共享单车是一个崭新的事物 , 它很快吸引了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乃至世界的目光 。 无数人在讨论:它是什么?它为什么不同?它如何发展?它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资本在评估它的价值 , 政府在思考如何管理 , 学界在分析和做出判断 , 媒体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 连被动的消费者也联合起来参与其中 。 起源于上海 , 由庄骥创立的单车猎人群“摩拜一族”就是民间力量的代表 。 他们认同摩拜的理念 , 自发的组织起来以“游戏化”的行为方式(即打猎)维护共享单车的使用秩序(恶意违停、破坏单车的行为进行纠正和举报) 。
许多单车猎人是摩拜正式运营后的第一批骑行者 。 孙世跃回忆 , 那之后没几天就在app上发现小区附近有两辆车 , 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拉着女朋友去骑行 。 “我们上一个很缓的坡” , 他伸出手来 , 手掌微弯示意坡度 , “站起来骑 , 等骑上去 , 感觉腿都骑炸了” 。 尽管骑行体验并不完美 , 这辆拥有防爆轮胎、轴传动、无辐条车轮、抱刹式刹车……这辆明显经过打磨过的单车还是击中了孙世跃 , 他找出手机里保存的当时的照片 , 反问采访人员“它不好看吗?” , “大概就是颜值即正义吧” 。
单车猎人经历的往事:给岁月以文明,只有摩拜消失了文章插图
摩拜第一代车
孙世跃对摩拜着了迷 , 下班之后 , 他就骑车在小区附近转悠 , 寻找愿意加入自己单车群的骑行者 , 也在摩拜官微下面拉活跃的用户“入伙” 。 很快 , 摩拜官方注意到了他 , 并介绍庄骥跟他认识 。 之后 , 群内组织了一次线下骑行活动 , 他们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见面了 。 庄骥是一个对规则特别敏感的人 , 有媒体称他曾经当过消防警员 , 也有人说他是运动裁判 , 总之 , 他已经开始独自“打猎” 。 作为一个“想法很多”的领导者 , 庄骥很有预见性的将单车群组织起来 , 形成了有明确定义、规则、运行体系、等级分明的单车猎人群 。
和摩拜单车一样 , 单车猎人群很快迎来了爆发期 。 最初是摩拜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了猎人群 , 并附上了孙世跃的微信二维码 。 当天 , 他的手机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 上海猎人群的人数几乎每秒都在变化 , 短短几分钟 , 就有上万条消息刷出来 。 媒体也闻讯而来 , “省卫视都不算大媒体了” , 新华网、央视、美国之音……他们接受了“无数”采访人员的采访 , 和共享单车一起进入全球视野 。 庄骥在不同的镜头前说 , “摩拜是中国人送给全世界的礼物 , 世界都在看 , 千万别搞砸了” 。
2017年4月25日 , 人民日报刊文谈单车猎人《单车猎人给文明注入新内涵》 , 表示不妨对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多点耐心 。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也在微博和公众号将猎人行动看作一种“基于消费者的对等管理” , 是B(企业)G(政府)S(社会)合作治理模式重要组成 。 2018年3月 ,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青年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的论文 , 认为消费者之间出现的群体团结“往往会催生公民意识出现 , 进而在消费领域推动公民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