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要不要“自我暴露”?来听听“老司机”怎么说( 二 )
咨询师“自我暴露”如果运用恰当 , 透过一些真诚、细致、深入、温暖的表达 , 来访者是能够被深深触动或共情到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咨询进展 。 但作为咨询师 , 在自我暴露前 , 一定要保持觉察 , 在心里多打几个问号——“我为什么要自我暴露?是为了满足自己 , 还是为了让来访者获益?自我暴露的目的和来访者的治疗究竟有何关联性的意义?”
沉下心来 , 在内心反复“自问”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 确保以来访者的“福祉”为咨询导向 , 才能“见诸行动” 。
通常情况下 , 咨询师要避免以下两种自我暴露的方式:
第一 , 剥削式的暴露 。即咨询师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 , 会占用本该属于来访的时间讲述自己的事情 , 从而剥夺对方被积极倾听和关注的权力 。
第二 , 遮掩暴露 。即面对来访者的“好奇”或“发问” , 咨询师选择回避、遮掩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 , 从而导致咨访关系的不信任 , 影响咨询工作的推进 。
此外 , 曾老师结合欧文亚隆的理论 , “敲黑板”提出了一个“绝对”的标准——与性有关的个人经验 , 绝对不能和来访者分享 。 因为这涉及过于隐私的内容 , 而且如果在“一对一”封闭的环境里分享与性有关的经验 , 多少涉嫌性诱惑 。
本文插图
4
咨询师恰当的自我暴露 , 会让来访者获益
在曾老师督导的某个案例中 , 来访者是一位失恋抑郁无心高考的18岁少女 。 因为和男友分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但距离高考仅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 , 内心非常焦虑 。
在第5次咨询中 , 她问了咨询师一个有趣、又具有试探性的问题:“你以前也会有分心的时候吗?”但咨询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 而是继续将注意力放在来访者身上 , 把这个问题当成“资源”用来启发来访者做深入的自我探索 , 而不是用来关心咨询师本人 。
针对咨询师此处的反馈和回应 , 曾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来访者这个问话背后是暗含深意的——来访者在尝试把自己的问题“正常化” , 想确认一下“我是不是不一样 , 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很特殊” 。
咨询师可以把来访者抛出的这个问题视为积极资源 , 尝试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 回应来访者:“我当然也有分心的时候 , 很多事情都会让我分心 , 比如:和你一样谈恋爱、打游戏 , 或者惦记着一本小说、电影没看完都会分心……”曾老师解释道:这样做 , 恰恰是在鼓励来访者把自己的问题做“正常化”的处理 。
同时 , 他还补充说明:当来访者试图把自己的确不那么严重的问题做“正常化”处理时 , 咨询师应该鼓励他(她) , 因为我们稍微有一点过度严重评估自己的问题 , 恰好可以使这个问题变得比实际程度更严重 。 换言之 , 我如果有一点点大家都可能有的问题那没什么 , 但如果追求完美 , 想让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 那才是制造更大问题的真正原因 。
很多学员反馈 , 听到此处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 其实在《精神分析案例录像督导大课》中 , 除了曾奇峰老师 , 另外两位资深“大咖”李孟潮、李小龙老师的督导也是格外用心 。 从三位“老司机”细致入微、多角度、近乎逐字逐句的“解释”中 , 你能收获到的不仅是专业的提升 , 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助人工作者的那份真诚与担当 。
作为新手咨询师 , 这个课程实际上是给了大家一个站在巨人肩膀“借力”的机会 , 想要成长、想要精进 , 你只有踏出那勇敢的一步 , 借着“巨人”的肩膀才能少走弯路 , 直达山顶!
作者:木棉
10个案例 , 39节视频语音督导
14周共学 , 5节咨询师答疑直播
原价2298元单人专享1298元
双人拼团价998元
- 男人过了60岁,要不要找“老伴”?老王讲述了亲身经历
- 分手后,要不要删除前任的联系方式
- 真的放不下前男友,该挽回吗?
- 男人|分手后,究竟要不要复合?看完此文,你就有决断了
- 婆婆得了癌症,花光家里的积蓄,我纠结要不要把我的小金库拿出来
- 老人手里有多少钱,要不要告诉子女?三位老人现身说法很现实
- 情感|老人手里有多少钱,要不要告诉子女?三位老人说得很现实
- 情感_未命中|「192」 条件不允许,要不要将孩子带身边?
- 生活随拍|再婚家庭,要不要管对方的工资?看看过来人怎么说,有点扎心
- “啊我想放屁,你要不要闻闻臭不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