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文章插图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文章插图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清代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造诣颇深。入朝拜体仁阁大学士,归田时授太保衔,晋加太傅,卒谥文达。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美誉。乾隆对阮元十分赞赏,曾慨叹:“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清史稿·阮元传》)。他的学问被“海内学者奉为山斗”。可谓是官优、学优、品优的“三优”清才。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文章插图
阮元也是一位留名青史的漕运总督。阮元上任初期,漕督府内,漕吏腐败,陈规陋习,肆意花费,且帮派严重,矛盾重重,给漕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是致命的打击。阮元深感除旧弊之重任。不久便碰到江北长淮四两帮漕船亏短漕粮案。据奏报云:漕官和运丁李祁等十二人,共监守自盗五百七十余石米,其中,有短至五十余石、七十余石者。由于这些是督府雇佣的漕帮,漕粮短为已有,历来见怪不怪,漕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得罪不起。阮元为竭智尽忠,除弊风清,按照亏欠漕粮数清单,查明事实缘由,分清责任大小,治以应得之罪。饬令所属漕官及漕帮运丁、水手,不许玩忽职守,如有违纪者当严惩不怠。由此,漕府上下风气为之一变。同时,阮元以身作职,廉洁奉公,尽可能以自己的楷模作用影响漕府的风清吏正。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文章插图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
文章插图
嘉庆十八年二月,运河徽山湖畔,河道不畅,不敷济运,漕运受阻,事态严峻。阮元亲临徽山湖,查明徽山湖水绌绝非近年之事,并逐段勘查,探之原因有三:一则湖底淤积;二则邳、宿两地用水太费;再则因上年降雨量偏少,入不敷出,蓄水无源。阮元奏请:增高湖口闸板二尺,并于沿接运河各地岸一律加高,待涨水期多蓄积水,这样不但畅济重运,兼可浮送回空,兼可足灌东河,运济邳、宿,奉旨议行。为根除微山湖河道梗阻,阮元会同吏部右侍郎吴璥 ,给事中吴帮庆,筹划漕船重运之事,形成全赖汶水济运的共识。视汶水水情,充分利用堤坝和开河闸等调节水势,确保漕船河运。
嘉庆十八年春夏间 ,运河两岸的广袤地区,灾荒严重,饥民数万,被迫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加之,官衙相逼,层层苛捐,聚众谋乱,一触即发。阮元身为漕运总督,身处两难,一面是朝廷命官,要维护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确保漕运的安全,避免漕粮损失;一面目睹饥民之疾苦,食不果腹,忍饥挨饿,心中多有不安和自责。经过他再三考虑和思量,终有了两全之策。招饥民为纤夫,以工代赈,日有所食,达到了柔散其势,安民保漕的目的,解决了难民的暂时困难。
综观阮元一生,他勤奋不息,忠君以尽臣节,并以此受知于乾、嘉、道三朝皇帝,高官厚禄以终天年。他有经世致用思想,勤政务实,且终生辛勤治学,留下大量著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考据成就,是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嘉庆帝曾评价阮元“有守有为,清俭持躬”。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
至此,《运河边的廉政故事》篇已经结束,接下来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运河边的廉政故事:“三优”清才阮元】来源:运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