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的殷郊殷洪两兄弟,本贵为成汤王子殿下,却幼年遭逢大难,母亲姜王后被陷害致死,愤怒的殷郊刺杀妲己失败反惹恼了父亲纣王,被双双送上了断头台,幸亏赤精子和广成子两位阐教金仙出手相救并悉心教导。可惜学有所成的他们在下山之后皆被申公豹蛊惑并加入“助纣为虐”的队伍,结局也自然是“一缕魂魄往封神台去了”,令读者惋惜不已。
文章插图
貌似欺师灭祖的咎由自取,细读原文之下却能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的简单。成汤最后的生机故事里的成汤并非一开始就民不聊生、四面楚歌,反而是一片国泰民安、四夷拱手的盛世气象,满朝文武尽是贤良之辈,而纣王除了“寡人之疾”(好色)病入膏肓之外也还算英明天子,谁也不会想到一首淫诗竟会遭来灭国之祸。
文章插图
▲看着女娲圣像,纣王眼中满是执着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这是女娲的原话,“气数已尽”一说源自“我想”,而非“掐指一算”,也就是说女娲当时气昏了头,满脑子只想着找回点场子,不料在朝歌上空却被两道红光所阻,这才冷静下来,原来是殷郊殷洪两兄弟正在拜见父王。小说里没有明言红光的属性,只提及两位殿下是未来的“值年太岁”和“五谷神”,但这类封神榜边缘神祇显然不足以拦下与三清平级的圣人女娲。
文章插图
能够让女娲觉得“不可造次”的唯一解释就是天子气了,身为圣人也不能随意干涉人道气运,于是“心中不悦”并想出了让轩辕坟三妖出马的损招。这事系女娲一人所为,跟元始天尊那边捣鼓的封神大业虽毫无瓜葛,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一个明证在于女娲看到了“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请注意,这说的是纣王而非成汤的江山,既然气数早已确定,如果此后成汤必亡,那有违天和地调动轩辕坟三妖岂非脱裤子放屁?所以,成汤并非一定要亡,两位殿下最初的使命就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大位,他们是成汤仅有的生机和希望。当女娲的报复对象由纣王变成了成汤时,殷郊殷洪兄弟就成了首要目标,试想黄飞虎还没反,老丞相商容也还健在,为何第一个被开刀的就是姜皇后和两位殿下呢?
文章插图
至于纣王,派三妖“协助”他民心尽失、天道移位,自然就成了末代君王了。吾乃纣王的殿下殷洪曰:“吾非仙长,乃纣王殿下殷洪是也。”殷郊答曰:“吾非别人,乃纣王太子殷郊是也。”这是二人下山之后招降绿林好汉时说的第一句话,他们不提兴周灭商的师门任务,也不报声名在外的修行山门,却念念不忘自家尊贵的世俗身份。当然,对方的纳头便拜说明“殿下”二字依旧是块金字招牌,但如果说只是为招降而权宜的话术,想必是没人信的。
文章插图
从历史上看,五千年来皇家父子之事相残虽屡见不鲜,却从来都是权力之争,没听说过大义灭亲之举,遑论放弃储君地位(理论上的)而以臣子身份讨伐自家王朝的奇谈?帝王家事即国事,二人身为人子,固然希望能手刃妲己报杀母之仇,而作为成汤殿下,难道就不该想着江山永固吗?自认殿下身份之举其实暴露了兄弟二人对两全其美依旧抱有幻想,其实装备一流的他们只需要拿着阴阳镜对着妲己晃两下就完成复仇了,只是如此一来就跟纣王彻底翻脸,再也回不去了;如果跟着西岐大军讨伐也可以,但那时成汤的江山又该怎么办?这正是他们被申公豹轻易策反的真实原因。再来看看原文,当刘甫问及殷洪为何背弃门庭时,后者回答“纣王虽是吾父,奈他绝灭彝伦,有失君道,为天下所共弃。吾故顺天而行,不敢违逆。”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寿山石印章究竟有什么好?林石雅集解读
- 如何看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其自身命运三苦的解读?
- “二”为何那么牛?由孔子关羽秦琼李世民解读中国的“二”文化
- 解读博尔赫斯??《小圆盘》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身是胆的赵云,他是否有三国演义中的威望?以正史角度解读赵云
- 解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评《新经学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