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能杜绝“问题童书”吗?

近日,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证会。这次听证会的对象是“问题童书”,邀请全市各行各业的诸多代表参加。对“问题童书”召开如此大规模的听证会,在全国尚属首例,听证会直播还吸引了30多万观众的热烈参与。
听证会能杜绝“问题童书”吗?】该次听证会的主旨,正如主持人在会前所言:希望通过听证会,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有效解决少儿图书中存在的诸多乱象,还孩子们一片绿色阅读的天空。
少儿图书乱象,是近年来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今年上半年,一场“问题童书”紧急下架的新闻让人记忆犹新。在一些地方组织开展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检查中,《淘气包马小跳之天真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米小圈上学记》《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地理艺术史》等畅销读物,被查出涉及宣扬自杀、暴力、不良习惯、误导三观等问题,被清理下架。
这让人们大吃一惊的同时,也不禁捏了一把汗:孩子的人生观尚未建立,是非鉴别能力弱,过早接触“问题童书”,可能引发孩子模仿,后果不堪设想!
童书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深圳市检察机关在排查中发现,目前少儿图书读物存在内容血腥,渲染暴力;情欲描写,少儿不宜;三观不正,情趣低下;传播谬误,违背科学;童书“不童”,定位混乱;虚假宣传,不当营销等六个问题,且众多少儿图书冠以“学校推荐”“学校共读书目”“老师推荐读物”等名目进行销售,误导广大学生与家长,导致一些粗制滥造、格调不高的图书流行于市。
上半年,“问题童书”被紧急下架,是相关部门治理童书市场的一次重拳出击。而这一次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全国首创召开针对“问题童书”的公益听证会,更被视作向“问题童书”直接宣战的战斗檄文。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并不是“问题童书”的直接监管部门,但他们对“问题童书”发起公益诉讼和立案审查,既是一次呵护童书的公益诉讼,也表明了深圳检察院严肃处理、严厉惩戒的鲜明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听证会上邀请到的市人大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专家学者等,为如何解决少儿图书中存在的诸多乱象问题给出了宝贵意见。
其中,强化源头管理和监管的呼声最高。“向儿童推荐书目,要经过教育部门或相关机构的审查”“加强出版商、书店等源头的管理,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对儿童进行正确引导”“建议提高图书出版的准入门槛,责任编辑实行终身责任,文化审核部门建立倒查机制,执法部门前置检查”“加强图书进校园管理,凡入必审,落实主审责任,同时加强对网络电子儿童读物的监管”……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的这一举措,值得点赞。因为地方检察院对“问题童书”予以立案审查,准备提起公益诉讼,释放出的是一个信号:再有出版社、经销商出版和售卖“问题童书”,面临的可能就不仅仅只是家长的质疑、媒体的声讨了,还有法律的问责和处罚。
正如代表们所说,想要杜绝“问题童书”,源头监管更为重要。在笔者看来,与其在浩如烟海的图书市场中把每一本“问题童书”都揪出来,不如不给它们进入少年儿童阅读视线的机会。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童书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条文。因为“问题童书”的出现,和某些机构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关,而忽视了童书制作的“良心”。未成年人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更多的时候会凭感官来选择事物,反映在阅读上,就是“问题童书”可能更受孩子们欢迎。如果童书的制作者片面追求这种“畅销”和“欢迎”,就有可能导致内容的偏差。
另一方面,尽快开展童书的阅读分级实践。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社会对青少年和儿童阅读广泛关注与重视,阅读分级的理念已经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其必要性成为共识,舆论声势浩大,却未能形成统一性的全国标准,并真正开始实施。
而为了能精准定位,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推荐、奉献不同的好书,方便选择和阅读,应该尽快进行阅读分级的实践。如果有一套能够精细划分图书类别的分级标准体系,无论家长、孩子,都能够相对应找到合适的图书,避开“问题童书”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