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蔓草难除、多行不义必自毙

蔓草难除:
指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
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成语典故——蔓草难除、多行不义必自毙
 成语典故——蔓草难除、多行不义必自毙
文章插图
多行不义必自毙:
指不合乎道义的事做多了终将自取灭亡。
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这里的公是郑庄公,郑庄公为姬姓,郑氏,名寤生,乃郑国第三任国君。
姜氏为武姜,即郑庄公生母,“武”为郑武公谥号,“姜”为武姜之姓。
郑庄公是武姜长子,武姜生郑庄公之时,郑庄公的脚先出来,使武姜受到了惊吓,因此武姜不喜欢郑庄公。
武姜疼爱另一个儿子叔段,想立叔段为太子,然而郑武公却没有同意。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继位,武姜便想让郑庄公将叔段封于险要的制地,郑庄公没有同意,找借口拒绝了武姜。
武姜便又让郑庄公将叔段封于富庶的京地,郑庄公同意了。
叔段野心勃勃,不断地扩充势力,并且还违制扩建京城。
郑大夫祭足对郑庄公说道:“都城的城墙超过三百丈长就会危害到国家,因此先王制定制度:大都的城墙,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符合制度,君将难以承受其所带来的恶果。”
周时各国称国都为国,称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池为都,称其他的城池为邑。
郑庄公对于叔段的野心是心知肚明,不过他暂时还不打算处置叔段。
叔段深受武姜的宠爱,只要叔段在郑国,便会对郑庄公的国君之位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郑庄公决心将叔段逐出郑国。
然而以叔段目前的行径还不足以被逐,因此郑庄公准备继续放纵叔段,使叔段的野心不断膨胀,最终犯下足以将其驱逐的罪行。
郑庄公便装作无奈的说道:“姜氏宠爱叔段,如何避害?”
祭足又劝说道:“姜氏怎么会得到满足呢?不如早作安排,不要让祸患滋蔓,祸患一旦滋蔓,便很难再设法对付。蔓草尚且不能完全铲除,何况是君之宠弟呢?”
郑庄公淡定的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便是。”
PS:免费小说《回到唐末当军阀》可在头条或者番茄免费小说搜索阅读。。。
 成语典故——蔓草难除、多行不义必自毙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