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 , “兵锋甚锐 , 大同兵失利 , 塞外城堡 , 所至陷没” 。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 。明朝廷急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
对于明朝君臣而言 , 北疆蒙古人的骚扰原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这次也先的入侵却着实令他们大吃一惊 , 因为早期的洪武朝、永乐朝 , 北方疆域都从没遭遇过如此规模的入侵 。
瓦剌军来势凶猛 , 迅速向南推进 。明朝守卫边境城府的将士 , 几次交战均告失利 , 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 。面对严峻的战争威胁 , 从未上过战场的明英宗朱祁镇居然跃跃欲试 。他心中有了御驾亲征的打算 。
被朱祁镇宠信而把持朝政、又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王振 , 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 , 而是妄自尊大 , 以为让英宗皇帝亲征 , 一定能把瓦刺兵马吓退 。
因此 , 他为了侥幸取胜 , 冒滥边功 , 便在朝廷上下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 极力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他鼓吹朱祁镇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 , 可以在青史留下芳名 。
22岁的朱祁镇平日里就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 , 他记着“天子守国门”的祖训 , 同时自己也幻想像曾祖父朱棣那样 , 深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 。
这次听了王振的话 , 它认为亲征是自己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 便不与大臣们商议 , 做出亲征的决定 , 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师 。
朱祁镇把统军打仗看得如同儿戏一般简单 , 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不具备朱元璋、朱棣等先皇的雄韬大略和沙场经验 。朝廷的大臣们虽然反对皇帝亲征 , 却不敢点破反对理由 。而且 , 此时明军主力都分散在外地 , 京城的御林军和守卫兵马兵员严重不足 。
再说说那位怂恿皇帝御驾亲征的宦官王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振剧照)
他是明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 , 略通经书 , 能说会道 , 后来做了教官还中过举 。但见仕途无望 , 是便狠心自阉入宫 。史料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 , 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 。早年入宫后 , 他讨得明宣宗皇帝喜欢 , 得任为东宫局郎 , 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如今的英宗皇帝 。英宗继位后 , 升任掌司礼监 。
正统七年(1442年) , 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 , 擅作威福 。他见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扫除 , 便对明太祖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极不顺眼 , 寻机把这块牌子摘下来 。此后 , 他在京城东部大兴土木 , 建造豪华府第 , 编造罪名诛杀正直官员 。朱祁镇称他为先生 , 公卿大臣呼他翁父 , 一时权倾朝野 。
朱祁镇下诏旨决定御驾亲征 , 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 , 力言明军准备不够 , 皇帝不宜轻率亲征 。吏部尚书王直亦率群臣上疏说:如今秋暑末退 , 天气炎热 , 旱气末回 , 青草不丰 , 水泉犹塞 , 士马之用不甚充足 。况且车驾既行 , 四方若有急奏 , 哪能尽快抵达 。其他不测之祸 , 难保必无 。万望皇帝取消亲征之令 , 另行选将前往征讨 。
可朱祁镇就听信王振的话 , 对众大臣的谏阻 , 一句也听不进去 , 非要亲征不可 。
为了应付匆忙出征 , 王振打着皇帝得旗号 , 临时拼凑了20万兵马 , 号称50万 。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 , 就匆匆出发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时 , 与皇帝朱祁镇、宦官王振同行的 , 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 。但朱祁镇明确宣布不许他们参预军政事务 , 把一切指挥大权都交给宦官王振一人专断 。
朱祁镇这次出征 , 作战准备仓促 , 组织很不得当 。大军出发未到大同 , 军中粮草已经断档 。不断有兵丁马匹死亡 。再加上连日风雨 , 人困马乏 , 还未到达前线 , 军心已经出现不稳之兆 。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这位民国名媛,她美到让林徽因羡慕,让金岳霖动情,却命运凄凉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明清机构之都察院:劝谏皇帝只是一个笑话,全方位无死角监察百官
- 史上唯一不重男轻女的朝代,女人可以离婚改嫁,连皇帝都支持女权
- 敌国派才子来谈判,群臣被辩的不敢应战,皇帝笑道:叫文盲和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