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二 )


[八股文]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文章图片
虽然“八股取士”制度“统一了思想”,“愚天下之心”,但“八股取士”在防范作弊上却是“有所见树” 。因为自古考试,没有不作弊的,宋代时有人以试卷内容或者开头结尾中用虚词作暗号,串通考官作弊 。明朝时,根据前朝防止作弊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采取糊名、誊抄等措施外,要杜绝作弊,还要必须从文章的内容和格式上作出规定 。
八股文结构题材有特别的限制,它由“破题”,即破释题意,为文章起始,有明破、暗破、顺破、逆破、正破、反破、分破、对破的分别,并且多为对偶句;“承题”,就是承破题的意思,进一步阐明题意,有正承、反承、顺承、逆承之分,但必须要与破题相反,一般用四五句 。要求是必须要明快关联;“起讲”,也是议论的开始,这里必须要用圣贤的口气,一般用三四句或者十来句,或用对偶或用散行,要求必须总结全题,简明扼要;“入题”,又称之“入手”,用三五句将上文带入本题;接着便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中间都要具体规定,不得擅自为之,最后“落下”收尾 。
在如此细致规范下,士子们必须严格按照格式作文,想要作弊非常难 。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七年,朝廷命令:“考官预拟破、承、开讲虚字,随题纸发给士子遵用”,也就是每一位考生必须用相同的虚字,如果违反,试卷作废 。这样一来更加防范了作弊的可能 。
[八股文]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文章图片
八股文得以长期存在,是因为知识分子宁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接受死板的考试,也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考试 。八股文虽然在防范作弊上有所进步,但是也将考试的僵化刻板发挥到了极致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考试之弊,在乎求才之道不足而防奸之法有余 。”
随着“八股取士”产生的恶劣后果远远大于其实际效用时,那么这种考试制度越来越不受士人们喜欢,也越来越阻挡着真正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部门 。
南宋时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李焘曾经说:“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知”,科举考试产生以来,如何将评卷标准化、客观化,一直是考试制度最难以实现的要求 。范冲淹指责当时的考生“赋或八百字,论或千余字,策或置所问而妄肆胸臆,漫陈他事,驱扇浮薄,重亏雅俗” 。宋朝《贡举令》规定赋限三百六十字,论限五百字,但是士子们往往不守规矩 。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也说:“今经义、论、策一道至三千言,赋一篇几六百言,寸晷之下,唯务贪多,累牍连篇,和有精妙?宜俾各遵体格,以返浑淳 。”所以,明朝时,八股文的字数上有严格的限制 。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道,限字五百;“四书”义一道限字三百 。